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本报讯 演员到岗,设备到位,随着莆仙戏剧院组建完毕,莆田戏迷对它的关注和期待指数也在不断上升。昨日,记者从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将于11月10日揭幕唱“大戏”,首场大戏《智取金刀》昨日已完成最后的排练。
剧院未揭牌已被称为“标兵团”
据了解,莆仙戏是国家“非遗”保护名录,为保护和传承莆仙戏,今年7月份,莆田市整合莆仙戏一团、二团、鲤声剧团和民间剧团,组建了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戏剧院的演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层层选拔而来的,共有29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不乏省级金、银奖获得者,院长王少媛则是梅花奖得主,因此,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虽然还未揭牌,但已经被称作莆仙戏的“标兵团”。剧院成立后,这些演员将在莆仙戏艺术的传承、精品创作、演出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
新成立的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创新财政投入、分配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据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科科长吴寿焘介绍,戏剧院成立后,精心排练传统剧目《状元与乞丐》和新剧目《白蛇传》、《公主抗婚》、《智取金刀》四台戏,邀请老艺人进行基本功的带教。此外,为了宣扬现代小戏,加排了几出现代文明小戏,根据演员的特点,加排了几出传统折子戏,全力打造戏剧院品牌。
巨资打造流动大舞台
按照计划安排,将在11月10日举行莆仙戏剧院成立揭牌暨巡回演出启动仪式。在揭幕仪式当天晚上,戏剧演出正式开锣,莆仙戏剧院演员全部登台,演绎开场大戏《智取金刀》。在莆仙戏剧院揭牌后,将带着特别定制的组合式流动大舞台下乡镇,陆续推出20场巡回演出,送戏下乡。
吴寿焘说,以往下乡演出都是采用木桩搭台唱戏,也就是俗称的“草台戏”。此次,为了让舞台规范大气,投资28万元特制一个组合式流动大舞台,舞台台面长14米,径深12米,可以容纳几十人同时登台,面积几乎是平常戏台的2倍。
财政每年投300万扶持剧院
昨日上午,记者前来《智取金刀》排练现场探班,只见偌大的组合式流动戏台上,灯光倏明倏暗,锣鼓交鸣。伴随着铿锵悦耳的莆仙戏器乐声,一群年轻的演员提刀登台。戏台下,莆仙戏剧院院长王少媛正观看演员们的表演,动作稍有不对,她就让乐队重来一遍,并上台手把手指导,态度认真又严谨。
记者了解到,莆仙戏《智取金刀》是根据高甲戏著名剧目《金刀会》移植而来,它讲述的是宋辽战争,杨家将全军覆没,御赐金刀流落辽邦,萧太后、杨延顺、佘太君等人为夺取流落辽邦的定宋金刀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这场戏全戏团的演员都要登台,展现千军万马的气势,场面热闹,让人耳目一新,完全符合莆田人爱看大戏的传统,这也是选择《智取金刀》作为开场大戏的原因。”王少媛告诉记者,莆仙戏剧院的成立为莆仙戏演出搭建了一个好平台,政府每年提供300万元的经费,投入人力物力,使灯光、音响、舞台、道具等都得到升级改造,让莆仙戏演员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王少媛说,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文化迎来发展契机。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成立后,一边要排好戏,演好戏,下乡巡演,走市场化道路,一边要保护和传承莆仙戏,把莆仙戏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