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郑州画家来莆“斗画”
“兴化米粉”将申报省级非遗
新农合个人基金11日起筹集
优惠力度空前 新人盼“淘”婚品
绿化带藏“陷阱”路过要小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化米粉”这一莆田城市名片虽叫好又叫座,正宗手艺却面临失传危险,为传承保护这项传统饮食文化——
“兴化米粉”将申报省级非遗

 

N本报记者 许爱琼

核心提示:“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谜语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早在2009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获批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这一正宗传统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黄石镇西洪村正在尽力抢救和保护兴化米粉的传统制作技艺,并将于明年申报省级非遗名录。

小村庄成“米粉工厂”“大明星”靠天吃饭

在兴化米粉驰名国内外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传承着这项传统技艺的人,其中主要分布在黄石镇西洪村。进入西洪村村道涵黄公路,远远就能看到,在村道两侧的田地和空地上,并排“躺”着几副类似担架的竹编长条,上面晒着一把把晶莹洁白的“线条”。走近细看,这就是莆田的明星食品米粉,而这里就是著名的“兴化米粉兵工厂”,村内共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家米粉加工作坊。附近一家家庭米粉厂的工人告诉记者,到了晾晒这一步骤,米粉的完整版差不多就快出炉了。

荔城区米粉协会会长李燕来告诉记者,如今,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米粉加工厂已经使用上烘干机来沥干水分,这是不同以往的最大改变,但大部分还是要靠太阳吃饭,每天都要关注天气状况,决定是否磨米制作米粉。碰上天气不好便会延后生产,如果天气晴好,便在前一天的半夜开始制作,并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完成全部工序,将米粉全部晾晒出去。

李燕来还有一个身份,他本身也在经营着一家米粉公司,可以说他们家是“米粉世家”,他从小就浸染在周边制作米粉的环境中。他向记者介绍,兴化米粉是莆田传统特产,正宗的兴化米粉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米粉成品条细如丝,匀韧不碎,且吃法方便,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也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深为海外侨胞所喜爱。

集齐百年制作道具还原米粉“出炉记”

采访中,祖籍秀屿区东峤镇的张老先生说起他在澳大利亚遇见的一件事。前段时间,张老先生到澳大利亚探亲,竟然在一家饭馆“遇”到了莆田兴化米粉,吃起来劲道十足,满是家乡熟悉的味道。张老先生说,在澳大利亚的那几天,他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米粉餐,既方便又好吃。令人遗憾的是,他在兴化米粉的包装袋上看到居然是泰国的商家注册的商标,莆田驰名中外的米粉怎么就成了“泰国制造”呢?张老先生感到既疑惑又可惜。

记者网络上输入“兴化米粉”关键词,找到的相关结果约有27.9万个。然而,这些畅销的米粉中,有很多在原料、制作手法和程序上都和正宗的有所差别。不仅正宗兴化米粉的制作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兴化米粉的品牌保护也面临着危机。

在荔城区文化馆的组织指导下,黄石镇西洪村正想方设法抢救和保护兴化米粉的传统制作技艺,并准备于明年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将进一步促进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与此同时,民间人士也在做着自己的一份努力。去年开始,李燕来个人出资数万元在全市范围寻找早年生产米粉的道具,目前已收集齐一套,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过段时间,他将邀请村内年长的米粉制作前辈再度出山,还原一出原汁原味的兴化米粉“出炉记”,在还原古老手艺的同时,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