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关堵“黄水”白水洋清澈许多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游非法采砂采石白水洋变成‘黄水洋’”后续
三关堵“黄水”白水洋清澈许多
8月底,本报报道,因宁武高速路施工及上游采石场,黄泥排入白水洋,省、市、县组成联合调查组,督促整改,白水洋水质得到改观
经过整改后,白水洋的水变得清澈
今年8月份前后,白水洋水体变黄,游客屡有投诉
资料图
 

N本报记者 王烽

本报讯 屏南白水洋有着“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美誉。不过,因上游宁(德)武(夷山)高速施工,山体受破坏,加之上游非法采石场将“采砂洗石”的黄泥直排小溪,白水洋成了“黄水洋”(本报8月26日曾作报道)。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自8月底以来,宁武高速施工单位、政和、屏南等多方采取措施,白水洋水重新变清。

施工污水至少经三级沉淀

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8月底以来,包括海都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了白水洋水质污染问题后,省委、省政府和宁德市委、市政府及省、市高速公路指挥部、政和县政府及宁武高速公路公司等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连续整改措施,白水洋水质得到极大改观。

根据联合专家组的现场查勘,白水洋水质被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南平宁武B1标段水稳站及沥青拌和站正在进行场地建设,降雨造成水土流失,雨水直接汇入白水洋景区上游的翠溪,造成黄色污染。

2.南平宁武A1标段洞宫山隧道出口弃渣场、两处碎石加工场防污措施不到位、沉淀池数量不足,污水直接排放至白水洋上游溪流,造成白色污染。

3.杨源乡当地一处盘古碎石加工场防污措施不到位,造成白水洋景区上游水源污染。

4.政和至屏南段203省道改造,沿线多处渣土直接弃在溪边,污染白水洋景区上游水源。

5.上游沿线地方植被破坏,也对上游溪流污染造成一定影响。

宁武高速公路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蹲点工地督促。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白水洋上游各标段的路基边坡、取弃土场防护、绿化进行全面排查,对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溪流的主要污染源停止非控制性工程施工,集中力量采取设立挡土埂、拦土坝等措施,完成全部永久措施。各标段拌和站、碎石加工场、临建设施、生活区污水应集中排放,进入沉淀池,至少经过三级沉淀后才能排入溪流,同时沉淀池内的沉渣应定期清理运至弃土场。在溪流的下游,由项目业主组织统一设置相对永久的拦渣坝,对上游污染的溪水进行多次沉淀、清污。

植被被破坏,非短时间可完全恢复

省市县联合调查组8月底召开的专题会,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白水洋水质恢复正常,整治措施必须在15天内初见成效,一个月内达到预期效果。

“前阵子带队真的有点难,对于白水洋的水质变黄总要解释一番,现在终于不用那么累了。”福州一家旅行社导游小陈告诉记者,随着白水洋水质好转,她工作也轻松了。不过,小陈也说,前提是不下雨,若是大一点的雨,溪水还会泛黄。

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解释,雨水一冲刷,必然会从上游带来些许泥沙,这属于正常现象;此外山体植被的破坏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研究所所长袁书琪说,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不单是屏南的白水洋,也是全福建的白水洋,全世界的白水洋。保护白水洋的水源问题,必须打破行政区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