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廖庆升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35岁还是年轻人呢,凭什么就成为求职的门槛了?”昨天下午,今年刚好35周岁的朱辉(化名)坐在主持人面前,语气中带点愤怒,又有一丝无奈。原来,他今年8月递交了辞职书,不过自认为条件优越,很快就能再就业的他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因为很多公司都不招超过35岁的员工。
“遭遇职业天花板,我要辞职”
8年前,朱辉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为了爱情,毅然回到福州工作,“高中就开始谈了,人家等不起了,所以回到福州没多久就结婚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朱辉成为一家IT公司的部门经理,“但是再想往上爬就非常难了,因为我对管理不是太在行,毕竟是做技术出身的嘛”。
从去年开始,他越发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天花板的顶点,有了换工作的想法。
9月初,朱辉辞职了,“虽然老板也一直挽留,不过我还是想出来看看,自己是否还有市场。”
“都要求35岁以下,我很受伤”
朱辉休息了大约一个月后,开始留意起新的职位,不过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自认为条件不错的他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很小的公司不愿意去,因为更容易到达天花板。”但是一些比较知名的IT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多数都有一条成文规定,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即使没有写出来,在挑选简历或者面试的时候,也可能因为这个被刷了”。
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朱辉备受打击,“按照联合国标准,44岁以下都是青年,我还是小年轻不是,为什么不要我了呢?”他通过熟人问了一些公司的人事经理,原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35岁的求职者已经过了最佳年龄,不论体力、精力还是开拓精神和创造性都已不如年轻的求职者。
“回不回老东家那,我很为难”
“我觉得硬规定35岁不科学,毕竟这个年龄段的求职者一般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理问题更加稳重有度,犯错误的几率更低。”朱辉说,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在35岁还有相当强的学习兴趣和开拓精神,只要稍加激发,就会为公司作出较大的贡献。
其实他并不缺伯乐,“原公司的老板一直在关注我,见我找工作不太顺利,就让我回去,待遇和职位都不变。”不过朱辉很犹豫,这要是回去工作,实在没有脸见原来的上司和下属,而且原本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想法就落空了。可这不回去,自己也开始有点没信心,是否能找到比原来更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和职位。“容我再考虑一周吧,我真的很想发出呼吁,大家都别设置35岁这道门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