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娱乐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双城》绿叶“出头了”
我只在乎演好戏
曝闫妮“姐弟恋”领证
安徽卫视砍掉相亲秀
谭飞《搜索》打酱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地婚恋、错位演员、狗血桥段……
《双城》绿叶“出头了”

夹板男人涂松岩也火了
《双城生活》张小磊饰﹃清咖婆婆﹄
 

N宗和

本报讯 在这个穿越剧、宫斗剧、古装偶像剧PK如火如荼的荧屏,婚姻与婆媳间那些家长里短的琐事话题,在影视剧中似乎不再如以往那般吃香受宠。但近日由涂松岩、马伊琍主演的《双城生活》在观众中引发讨论。

夹板男人——涂松岩

从《双面胶》到《双城生活》,从海清到马伊琍,两个最火的“媳妇”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夹板型男人——涂松岩。尽管“双城”里的徐嘉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现实中的涂松岩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爷们儿。

不怕“表演太萌”

北方汉子如何演好上海男人,对此,涂松岩有着自己的一套解读方式:“我并没有刻意往上海男人那种模式化的感觉上靠拢,只在部分语言上带一点上海特色,因为一旦开始模仿,思维就会受局限。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在年轻人当中,所谓的地域特征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我当时对这个角色揣摩了很久,还与上海朋友聊天,调研学习,也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这对于演戏帮助很大,让我对很多相对模糊的东西有了明确的看法。”《双城生活》播出后,对于涂松岩饰演的徐嘉惠这个角色,观众褒贬不一,有人赞其表演到位有看头,也有人质疑其演得太“萌”。面对外界的种种评论,涂松岩倒是很坦然,“我听说微博上有人说我演得特别‘萌’,多好的评价啊。”

自己也曾“双城恋”

涂松岩认为,恋爱期“双城”可以让爱情保鲜期更久,但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他还透露了自己的一段“异地恋”。大学刚毕业时,他当时的女友出国了,两人好几个月都见不到面,而涂松岩当时的收入才一千多元,两人都过得非常辛苦,但又不想分开……这段“异地恋”最终在一年半后画上句号。涂松岩说,“双城恋”或许可以,但“双城婚”还是尽量避免。

曾给梁朝伟配音

与同班同学陶虹、印小天等相比,涂松岩算是大器晚成。他笑言,自己也曾不淡定过。“毕业后分到了国家话剧院,刚开始几年没什么戏拍。”从《双面胶》到《双城生活》,从海清到马伊琍,他身边的女演员们该红的都红了,该结婚的都结婚了,只有他依然是一个人不瘟不火演绎着自己钟爱的角色,还过着“光棍节”,连马伊琍都急着给他征婚。

有时候他还会跑去为电影里配配音。《英雄》、《赤壁》里的梁朝伟,《如果·爱》里的张学友,《十月围城》里的黎明,还有《蜗居》里的旁白,我们听到的,都是涂松岩。涂松岩坦言,配音完全是误打误撞,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和这些天王的声音像,“我要感谢张艺谋,他说我的语感和梁朝伟很像”。

清咖婆婆——张小磊

妆容精致、穿着典雅,有修养、有礼貌,一双澄澈的眼睛望着儿子媳妇,让人发不出火,而又有些无可奈何……在《双城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让观众又爱又恨的上海婆婆“杨曼莉”。

“清咖”火了

“清咖婆婆”到底有多让人意外?看数据就知道,记者浏览了各大网站对《双城生活》的讨论帖,发现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清咖”(什么也不加的原味咖啡),谈得最多的,也是这个特立独行的上海婆婆。其实,不仅是观众意外,连张小磊本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角色时,也忍不住惊讶:“很少有人会这样描绘婆婆,一般人都觉得婆婆是老太婆,吵吵闹闹的,像这么优雅、讲究,甚至还要教年轻人怎么做事怎么穿衣的婆婆,太罕见了。”

也正因为这个角色的独特,观众对“清咖婆婆”的态度也是冰火两重天,有的认为这个角色“作”得可爱,一举一动都带着上海女人的精致,也有观众直言这个角色矫情过度。

25年攒一口气

如果不是《双城生活》,或许很多人对张小磊的名字还很陌生。事实上,她成名甚早,1978年,这个宁波姑娘考取了上戏表演系,在上戏就读的四年间就拍了四部电影,“那时候一般老师不同意学生出去拍戏,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挺偏爱我,我的成绩也很好,所以红得还是挺早的。”谈及往事,张小磊满是唏嘘:或许是在校期间过于“招摇”,毕业之后,她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去了广州。

1985年,张小磊凭借《相思女子客店》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后提名,但却在事业迅速上升之际转而下海,办起了红红火火的广告公司,“那时候我年轻不懂事,看很多片子都心高气傲的,再加上有了孩子,就不想多拍戏了。”就这样,张小磊一别银幕十年,直到1995年朋友相邀才复出:“从1985年到1995年,整整10年我都不大和圈里人交往,后来出来以后走到哪儿人家都骂我,说当年在学校里对你期望多大啊,你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

剧评

编剧有“黑京”嫌疑

南北文化差异的恋情乃《双城生活》最典型的特点,大家每晚窝在沙发上嗑着瓜子看着上海婆婆、北京丈母娘一个如何“作”,一个如何“大气”。前几集广大观众看后纷纷发表感叹,“原来全国各地办婚礼的时间还不一样啊”,“一直以为都是晚上举办婚礼的呢”,“其实不光上海是晚上办婚礼”,“跟北京只有一个小时距离的天津,也是晚上办婚礼的呀”。

剧情慢慢展开之后,观众嘴巴停止嗑瓜子而开始产生疑问,凭什么上海的婆婆人头熟、地界广?北京丈母娘就低层次、没品位?甚至有网友感觉编剧有“黑京”嫌疑,论坛中有网友表示,这是一部典型凸显北京人和上海人特色的电视剧,如果不如实地还原和反映这两个城市的人物特点,就容易造成大家对这两座城市的误解。

不够犀利、不够现实

《双城生活》的确让许多身处双城恋、双城婚的观众产生共鸣,也让全国观众通过该剧了解到了南北文化的大不同,极致地展现“北京姑娘、上海男人”“上海婆婆、北京媳妇”“北京岳父、上海女婿”他们之间的矛盾差距。同样网友提出,有的桥段依然免不了洒狗血,穿插的矛盾点纯属于老生常谈,有的台词前后不搭,譬如,张北燕前一集说30年没有见女儿了,后一集又说你知道我偷偷来看过女儿多少次?男女主角部分表演也不够真实,与《裸婚》和《媳妇的美好时代》相比较,剖析现实不够犀利,总之觉得少点什么不够过瘾。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