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甘肃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砖厂门口,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学生接送面包车相撞,到目前为止,已致20死44伤。据悉,该校车核载9人,却实载64名幼儿。(本报今日A6、A7版)
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让人悲伤。搜索类似事故,发现一个共同点:“致命校车”大多出现在贫困地区,比如去年12月,湖南衡南县松江镇东塘村一辆载20名小学生的三轮摩托车冲到桥下,致14人亡。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在正宁县长大,了解当地情况,表面看这起事件带有偶然性:校车严重超载,逆向行驶,出事似乎毫不意外。但在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正宁县是贫困县,财政窘迫,当地政府缺少“卖政府大楼也要办好教育”的理念和魄力,也没有充足的意愿为孩子打造安全放心的就学环境,而是放任自流,任凭孩子搭载有着极大安全隐患的校车。这是这起事故不可避免的制度原因之一,在这点上,当地政府是失职的。
近年,正宁发现不少煤炭资源,政府正积极挖煤,但这与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垄断国企在挖煤,挖出的煤都运走了,利润由政府和国企“瓜分”,民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提高教育、社保等福利更是无从谈起。
不但如此,老百姓还深受其害,因为大肆挖煤,运煤车辆川流不息,不少道路损坏严重。发生事故的榆林子镇,据笔者所知,乡间道路本来就窄,损坏后又没有整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次遇难的20名孩子,为大人的过错付出生命的代价!
透过惨剧,我们看到一些地方饮鸩止渴般的发展模式,急切地用当地资源换取GDP和财税增长,而不管基础设施的跟进建设,更没有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用煤换来的钱并没有用在改善教育上,它们流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