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6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发票贩子“雇佣军”涌现街头
施工方忙移交绿化带闹旱情
莆院附属医院 拟赴长三角招聘
纪念馆里很多宝贝静静蒙尘
在莆境外旅游团 若伤亡将获保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倭古战场 今成锯木场”追踪
纪念馆里很多宝贝静静蒙尘
宋代的碑刻、明朝的墓志、记载官员事迹的碑文……由于长年放置在林墩戚继光纪念馆里,许多文物已有破损,急盼专业保护
这块石碑,请来的专家都无法拓制,希望有专家能来“妙手回春”
 

N本报记者 许爱琼 马俊杰 文/图

核心提示:莆田黄石镇林墩村南塘湖畔,有座戚继光纪念馆,被锯木场“入侵”已好多年。本报昨日刊登的《抗倭古战场 今成锯木场》一文引发市民关注,当地村民说,位于南塘湖畔的林墩村历史上出了不少文人高官,一些记载这些历史人文的珍贵碑刻如今被收藏在戚继光纪念馆内,其中有一座记载明朝监察御史方珪的碑刻,经过岁月的洗礼,碑文早已模糊,当地热心人士邀请了很多文人志士进行拓碑,都无功而返。他们希望有专家能妙手回春,破解碑文,还原文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更多南塘的史实。

宋碑成浣纱垫脚石 村民出资为它疗伤

戚公祠外墙上,“林墩抗倭古战场”几个白底黑字十分醒目。在戚继光纪念馆管理人员洪瑞凤的指引下,记者见到戚公祠里几个差点毁于民间的“宝贝”。在戚公祠大院内,有一座1米多高的石碑,上书“林峬”,碑刻中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底部也出现“掉皮”。

据介绍,这是南宋咸淳年间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常挺所书。林显龙是宋代林埔(今林墩)人,官居承议郎琼州军州事通判,宋咸淳三年,他想在林埔村路口立一石碑,便请妻子的亲戚南宋宰相黄镛(涵江黄巷人)书写,黄镛认为常挺善写大楷,便委托他代笔,常挺欣然受之,并特意在写“林”字时,双木都有竖钩,称双钩“林”。在写“埔”字时,他觉得土字旁不够大气,便自创了“山”字旁,并把山字提得高一些,称高山“埔”,以示与众不同。

这块碑刻至今已有700多年,十分宝贵。洪瑞凤说,“文革”期间,戚公祠遭到严重破坏,之后这块碑刻流落民间,并被村民扔在附近的一条溪边,成为人们浣纱洗衣的垫脚石,碑刻因此断裂成两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戚公祠重修时,才被寻找到并送回戚公祠,村内一些热心的老同志自己出资请人给碑刻动了回“手术”,缝上“伤口”,这才使碑刻以完整的面貌示人。这些热心的村民希望,有专家能指导他们更专业地保护碑刻,不让它再无辜受伤。

在石碑一侧有一座很普通的民房,门上的四个木雕字却有着非凡的来历。因缺乏专业保护,木刻字也有些风化掉色。洪瑞凤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曾是林墩崇孔祠,祀奉着邑贤林龙江,林龙江也是三一教主,当时三一教得罪了当地知府,知府下令要将当地三一教祠全部毁掉。戚公祠内的管理人员知道这一消息后,提前将祠门上的牌匾换成了“林埔书院”,这才免于一劫。

“三绝碑”险遭毁坏

在戚公祠右侧,有一座戚公史迹陈列室,这里也是“藏龙卧虎”。在陈列室的右角落,竖着一块墓志,上面嵌着明朝户部主事洪珠的墓志。洪瑞凤就是洪珠的后裔,他告诉记者,洪珠曾历任应天府尹、贵州左布政、户部主事,其叔还是杭州知府。这块墓志由林俊撰文、郑岳篆额、文徵明书丹,这三个人都是时俊,因此这块墓志也被称作“三绝碑”。

其实,这块“三绝碑”也差点被毁。洪瑞凤说,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家猪圈里有这么一块石碑,却不知道它的宝贵价值。长大后,洪瑞凤知道了石碑的来历,便开始忠诚地守护它,在戚公祠重修时,他义不容辞地将石碑捐献出来,让更多人瞻仰纪念。

在洪珠墓志的对面角落里,还有一块记载明朝官员方珪事迹的碑文,方珪也是今林墩人,官拜京都监察御史,巡督苏、松、常、镇四郡及两浙盐课。“文革”期间,这块碑文也曾被当地村民搬回家中,随意弃置,并险遭破坏。遗憾的是,碑文上的字迹现已十分模糊,纪念馆的管理人员请了很多当地业内人士都无法将其拓出来,他们很希望有关专家能关注这块碑文,还它本来面貌,并了解更多史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