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今日关注·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心酸的PK
校车惨剧有两类大多发生在乡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酸的PK

 

(上接A6版)

解码三 校车安全仰赖于政府投入

“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

虽然校车标准和校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但专用校车在我国已经起步。

2011年5月,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在全国率先引进“长鼻子”美式校车,购置79辆“长鼻子”校车,这些校车能承担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的接送任务,包括两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校车由政府购买,然后委托专业客运公司代管。校车的收益并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营,由政府出资补足亏损部分。全县乘车学生每人每次支付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

其实,2008年,辽宁丹东宽甸县就实施了校车制度。该县有12个乡镇,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不少孩子上学放学要历尽艰辛,甚至有孩子为此辍学。宽甸县痛定思痛,在并不富裕的财政收入中抽出240万元,购置了12辆校车。政府创造性想出不同乡镇学校轮流放假的方法,校车送完一个学校的学生后,就必须马上赶往下一个乡镇,准备接另一个学校的学生。周而复始,完成了5000多名学生的接送任务,且运行三年来,无一起安全事故,为住得最远的孩子节约了至少3小时路上时间。

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没有财力购置专用校车,不少专家认为财政应该担起大任,但地方政府常常说财力不足。对此,德清校车工程主要操盘手、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认为:“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以德清为例,购车总费用为2000万元,而2010年德清的教育经费支出为5.5亿元,仅占该县GDP的2.34%。

乔新生认为,“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加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在美国等国家,已经将校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由政府出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建议,我们也应该进行全国性的校车管理制度立法。

今年8月24日,教育部宣布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除了德清,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也被列入试点。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