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村里小庙藏名家壁画
“白塘秋月”:三凉亭拟重修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里小庙藏名家壁画
多数是著名国画家李耕和他的徒弟创作的,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亟待保护
油污沾满了千里眼的脸
李耕早期的壁画,古朴风趣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李耕是著名的国画家,在他成名前,曾和徒弟周秀廷一起在仙游县度尾镇潭边村以画宫庙壁画谋生,一些壁画至今还在,也不知道这些没有落款的壁画谁来保护。”昨日,仙游县的林先生说,目前村里的壁画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非常可惜。

许多珍藏壁画的庙,已经拆除了

在度尾镇潭边村潭边龙井宫,记者一走进宫庙里,就看到祭台左右两边墙上都有精美的壁画,壁画色彩鲜明,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二十四孝》的故事图。记者看到,这些壁画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许多壁画已经弄脏变黄。在龙井宫沿廊,左右还分布着一个千里眼和一个顺风耳壁画,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可惜千里眼“右脚”边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堆满餐具,也许是油烟飘散,在千里眼的身后形成了一朵黑云,油污还沾满了它的“脸”。顺风耳的右脚边遭到破坏,有一块明显重新粉刷的痕迹。

潭边村81岁的老人吴清旗告诉记者,李耕早期家境贫困,他住在潭边村一户富人家里,为村里的宫庙画壁画谋生。他给龙井宫祭台两旁画的是《妈祖志》。后来由于年代久远,画像褪色,这才刮掉,让李耕的徒弟周秀廷画《二十四孝》,这左右两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是周秀廷的作品。

在采访中,龙井宫负责人吴元山说,文管办的工作人员也曾经来庙里看壁画,并拍下许多照片,他们提议给壁画装框,保护壁画,可最终没有人去执行。龙井宫还是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每天许多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可都对这些壁画视若无睹。

吴元山告诉记者,除了龙井宫,潭边村龙溪宫、龙会祠、天明堂也有大量的壁画。李耕成名后,许多人慕名前来观看壁画,赞不绝口。可惜现在龙溪宫和龙会祠已经拆了,壁画也没有了。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龙井宫还是天明堂,这些壁画都没有落款。

壁画是宝贵的遗产,不可再生

在采访中,周秀廷的徒弟吴兴认为,不管壁画有没有落款,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吴兴说,祖师李耕及师傅周秀廷当年的壁画都是佛像和佛教题材。创作这种壁画要传帮带,师带徒,且要懂道教、佛教典故。目前许多画家创作不出这样的壁画,也不愿意耗时耗力去画壁画,传统壁画创作者已经出现断代。

“画在墙壁上的画比画在纸上的画,观赏方面更加直观,任何人都能看得到。”吴兴说,壁画经过破坏后,将不可再生,目前壁画已为数不多,更应该加以保护,为后人留下可供研究的遗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师傅周秀廷受宁德福鼎资国寺邀请,在寺里两堵墙画了《十八罗汉》图,后来寺庙改造,所有的建筑都拆了,这两堵墙被原地保留,改造成廊房,供人参观壁画。”吴兴说,“人家都做得到保护,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相关链接

李耕(公元1885—1964年)原名李实坚,字砚衣,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出生于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一个民间绘画世家,历任福建文史馆研究员、福建省政协委员、仙游县政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美协副主席。

李耕是著名的国画家,从事艺术实践六十多年,他擅长人物,尤精仙佛、高士,兼涉山水、花鸟。他作画笔法超脱老练,形、神、韵三者兼备,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其画气势雄健,挥洒自如,形成“李耕画派”,素有“南李北齐”之称。

1959年李耕国画研究所成立,培养出一大批国画人才。同年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了巨幅屏风画《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等作品。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举办李耕作品展,出版有《李耕画集》、《仙游画家》、《李耕画录》、《五百罗汉图》等画集。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