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部门一犯错“临时工”就火
坚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国考不存在就业歧视
唐英年、梁振英宣布参选香港特首
我国公立医院年欠费达百亿
老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凸显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部门一犯错“临时工”就火
有媒体评论员认为“临时工”已是“高危岗位”;专家称政府应注重关注民众真正诉求
 

N南方日报

本报讯 近年来“临时工”惹事实在不少。“中华脊梁”颁奖盛典文件是“临时工”伪造的,云南民族大学“卡诱”女生陪酒的当事男子是后勤“临时工”,放言“收费1万不是大事”的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也是“临时工”。有媒体评论员认为“临时工”已是“高危岗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临时工”,“临时工”成了“替罪羊”,人们似乎总结出一条“真经”——出事的总是“临时工”。有网友打趣说,某部门犯错,“临时工”就会火。

“临时工”频作“替死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分析说,目前政府一些运作缺乏透明度,在办事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也导致政府网络舆情危机频现。在面对舆情危机时,政府或相关单位在找不到恰当原因时,往往会推出一个“临时工”作“替死鬼”。

他进一步解释说,“作为推脱的借口,临时工屡屡也成为‘政府说法’。不出事就是正式工,出了事都是临时工。临时工的存在,不仅助长了相关单位的懒惰作风和侥幸心理,更让很多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人民网舆情分析报告也认为,如果每一个公职部门在出现形象危机时,一般习惯用临时工作为危机公关策略,作为缓冲本部门和公职人员不良形象的灰色地带,如此策略的后果,将直接导致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公信力下降,带来集体性的形象危机。

政府要主动回应媒体

“临时工”仿佛与政府舆情危机形影不离。有专家分析说,“临时工”在成为网络热词的背后,体现的是个别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的词语匮乏,以及应对理念的落后,处理技巧的简单化、单向性。有专家认为这是政府舆情处置理念与技巧的问题。“重在改进网络问计方式!”

“‘临时工’一词走红凸显了政府的信任危机!”一专家建议,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政府应注重关注民众真正诉求,为他们申述正当权利。“要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凡是群众关心、涉及并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要力所能及地及时回应、给予答复”。在提高舆情应对方面,政府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要主动回应媒体关切,善于运用媒体引导社情民意。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