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今日关注·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英美:近期对伊朗采取行动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美:近期对伊朗采取行动
中国希望妥善处理伊朗示威者冲击英使馆事件
 

N据新华社电中国日报

核心提示:伊朗示威者11月29日冲进英国驻伊朗大使馆,扯下英 国国旗,换成伊朗国旗。伊朗警方不久后将示威者驱离。伊朗官员说,示威者自发行动,与政府无关。英国目前已关闭驻伊朗大使馆并撤出部分驻伊朗外交官。英国首相卡梅伦警告说,英国在接下来几天会考虑采取何种措施,伊朗将承担“严重后果”。伊英关系降至历史冰点。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将会在短期内对伊朗采取决定性的行动。

伊朗逮捕了12名示威者

11月29日下午,德黑兰数千名高校学生和民众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一些抗议者还翻越使馆大门进入大楼,扯下并焚烧英国国旗,随后换上伊朗国旗。

同一天下午,数百名示威者在英国文化协会驻伊办事处前抗议,其中约百人闯入办事处内部。警方随后将示威者赶出办事处,并逮捕了12名示威者,解救出6名遭示威者围困的办事处职员。

就冲击使馆事件,伊朗各方反应不同:外交部表示“遗憾”;伊朗议长拉里贾尼则说,示威者“对英国政府的行为和英国数十年来在伊朗的霸权行径感到不满”。

伊朗各大报纸11月30日头版均报道冲击使馆事件,说示威者不满英国政府上周制裁伊朗的决定。德黑兰一份报纸的标题是“5分钟内接管英国使馆”。

英国已撤出部分外交官

英国外交部11月30日发表声明说,英国已撤出部分驻伊朗外交官,但外交部未说明是否将撤出全部人员。声明说,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外交大臣黑格已明确表示,目前首要目标是保障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安全。

11月30日早些时候,有媒体援引西方外交消息人士的话说,英国驻伊朗使馆全体人员将撤出伊朗。按法新社的说法,英国外交人员11月29日晚离开遭围攻的大使馆,栖身驻德黑兰的其他欧洲国家使馆内。美联社报道,英国驻伊朗大使馆正式关闭,却仍办理一些外交业务。

卡梅伦当晚警告说,伊朗将为未能保护英国工作人员和使馆安全承担“严重后果”,“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考虑采取何种措施”。他同时证实所有英国驻伊外交人员安全,并未受伤。

美国发出“最强烈”谴责

据悉,此次袭击事件是1979年美国大使馆遭袭以来驻伊朗外交使领馆遭最严重冲击的一次。

联合国安理会11月29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一事件。白宫则发出“最强烈”谴责。奥巴马更警告将会在很短的期间内对伊朗采取决定性的行动。白宫还强调,美国与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看法一致。此外,俄罗斯、德国、法国和欧盟也分别对示威者冲击英使馆表示谴责,并指责伊朗未能及时制止冲击使馆行为。出于安全考虑,挪威驻伊朗大使馆11月30日暂时关闭,但挪威还没有决定撤离使馆工作人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1月30日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外交人员和机构的安全及尊严应得到保障和维护。“这种对外交机构采取的行动不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希望得到妥善处理。”

□专家观点

伊核问题更加复杂化

事件发生后,美方和英方都宣称要在短时间内对伊朗采取行动,伊朗必须为此事件承担一系列后果。欧盟也于日前宣称要在本周酝酿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对此,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鉴于西方国家已经对伊朗实施了几十年的制裁,这次的制裁应该也只是集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不会有什么新花样,军事方面的制裁应该没有可能。在石油贸易方面,欧洲国家的大型石油公司早已撤出伊朗,因此,石油禁运方面也只是不再购买伊朗的石油而已。

华黎明说,目前,叙利亚国内形势也极不稳定,而伊朗国内在这一敏感时刻又发生冲击英国使馆的事件,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令人担忧。华黎明认为,一些国家或组织对叙利亚问题的关注其最终目的就是伊朗,因此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使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具体来说,英国对此事件的反应不外乎从表示抗议到断交这个范围。关于两国断交,英国将不得不衡量这会给伊核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伤害。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伊朗问题专家菲茨帕特里克指出,英国与伊朗断交肯定更无助于恢复伊朗核问题谈判。

外媒评论

1979年伊朗示威者从美国大使馆搜出大量机密文件,据说这次伊朗人也从英国使馆拿走了不少。我们真是等不及想知道都有哪些内容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文件马上就会被公之于众。”      ——英国《独立报》

“11月29日的事件说明伊朗与西方的对抗正在急剧升级。此外,该事件还折射出内贾德一派与哈梅内伊一派的矛盾。事件发生后,多位哈梅内伊一派的议员公开表达了对这次冲击使馆事件的支持。”     ——美国《华尔街日报》

“这场最新的英国—伊朗危机其实遵循了一个老旧的模式——在紧张时期发生了一起毫无外交策略的示威游行活动,然后,两国又要开始互生闷气了,相信又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英国《卫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