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望松毛岭慰不灭战魂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望松毛岭慰不灭战魂
77年前,红军长征前在闽最后一战在此打响,极其惨烈,牺牲万余人;今天,烈士后人自发成立战地遗址保护协会,要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英雄的历史
松毛岭上,当年的战壕绵延数公里
红军战地指挥▲所,地下

掩体顶部的木梁依稀可见
红军将士后人出资,在松毛岭上建红军亭纪念当年的英烈
松毛岭半山处,为无名红军烈士修的墓
 

N本报记者 孙德坚 周锡银 廖明生/文 王浩志/图

松毛岭,是龙岩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与长汀县交界的一座大山。77年前,这里经历了一场国共双方七天七夜的鏖战,这场战役既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也是红军长征前在闽最后一战。在这座山岭上,一万多名红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77年后,烈士后人们自发成立战后遗址保护协会,自发集资整理红军烈士遗骸,修建红军亭,尽最大力量保护战斗遗址的每一个角落。

【大事件】松毛岭保卫战

1934年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阶段,国民党50万军队向中央苏区推进,中复村松毛岭成了中央苏区东线最后的屏障。9月底,国民党东路军第3师、第10师、第36师、第83师等6个师进攻松毛岭。在朱德总司令指挥下,红军和长汀地方武装共三万余人,高喊着“保卫松毛岭,就是保卫汀州、保卫瑞金”口号,在松毛岭这块仅数平方公里的狭小山岭上与数倍之敌展开7昼夜血战。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被红军轻机枪击成重伤。29日傍晚,终因敌强我弱,弹尽援绝,红军撤离阵地,松毛岭失守。红军以牺牲1万余人为代价,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时间,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在闽最后一战。

【后人回忆】77年前7昼夜血战

3万余红军战士,与装备战机的国民党军队近7万人展开血战,为红军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万余红军烈士,大都是无名英雄。

“松毛岭是一座战魂之山!”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副会长曾海泉说,1934年秋,国民党50万军队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长汀、瑞金合拢进逼,松毛岭成了中央苏区东大门的唯一屏障。国民党出动的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近7万人,装备中还有十几架从德国进口的“黑寡妇”战机。双方参战兵力近10万人,国民党首次动用飞机、重炮狂轰滥炸。

1934年8月底,3万余红军在松毛岭一带集结,由朱德、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构筑工事。9月23日上午7时,松毛岭保卫战打响。9月29日晚,红军各处阵地工

事被摧毁,在坚持7天7夜后,松毛岭失守,但此战为红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在《长汀县志》记载中可见一斑:“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据文坊村村民项老先生介绍,战后,国民党军队留下一个800人的加强营,花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国民党军队的遗体火化完;而战场附近的村民则自发组成“无祀会”,出钱出力,上山掩埋红军遗体。

曾海泉表示,红军方面牺牲的万余人中,在册的烈士不到其中一半,剩下的大都是无名英雄。

【战地遗迹】指挥所被埋地下战壕绵延数公里

指挥所虽被炸平,仍能看到未被完全掩盖的横梁,“还有很多村民在洞口处捡到子弹和枪支”。

2011年11月底,记者一行从文坊村来到松毛岭,徒步爬上了这座955米高的战魂之山,山上的遗址虽经77年之久,但从四处斑驳的痕迹和后人的介绍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战况之激烈。

随行的除了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副会长曾海泉之外,还有一个同是保护协会的满头白发的老伯邹善水。邹善水介绍着沿途的战后遗址,每一块山头上发生的战役情景他都能娓娓道来。

走到半山腰,一座黄土山包让我们停下脚步。黄土山包外立面中间有一堵用红砖修葺的、差不多两人高的红墙。邹善水说,这是红军遗骸安葬地,是从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准备修建成红军墓。

松毛岭的植被格外茂密,松树随处可见,快到山顶的时候,一条近40厘米深的土沟横在山路上,土沟很长,盘在山坡上。曾海泉说,这是当时红军抵抗国民党军队留下的战壕,整座松毛岭大山上都能看得到,绵延两三公里。

在战壕的旁边还有被国民党军队轰炸过的小型临时指挥所,指挥所虽被炸平,但仍能看到未被完全掩盖的横梁。“前不久,还有很多村民在洞口处捡到子弹和枪支。”邹善水说。

一路攀登,终于到达峰顶制高点——作战指挥部遗址,虽已被炸平77年,但仍能清晰看到指挥部大致轮廓,大部分的指挥部地上部分被炸平后掩埋在地下,只有地下的桩基部分有较好的保存。

制高点居高临下,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站在松毛岭的制高点,俯瞰着四周环绕的群山,连绵不绝,层峦叠嶂,心间骤升一股高耸入云的气魄。

【守卫历史】后人自发募资保护战地遗址

“尽我们最大的力量保护这片神圣的战魂之地,不能让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

“我们一定得保护这些战后遗址,不能让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在那些松毛岭英烈的后人看来,这不仅是一座青冢之山,更是一座战魂之山。

为更好地保护这座红军战斗遗址,2010年9月25日,曾海泉、邹善水等人长期筹备的“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宣告成立。

协会成立后,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更好地保护遗址,曾海泉等人四处募集资金修缮、维护战地,钱不够的自己补上。而满头白发的邹善水一遍又一遍走遍山头,用相机记录下这些遗址的变化。

由于龙赣铁路复线建设要经过红军遗骸安葬地,曾海泉等人就带着保护协会的人与文坊村“无祀会”人员的后辈们,一起动迁红军无名英烈遗骸,并在松毛岭的半山腰上修建一座大型的烈士墓安放这些遗骸。

保护协会还制定了详尽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收集了大量宝贵资料、文物,修复了战地遗址,纪念红军的红军亭目前也在兴建中。

曾海泉说,目前《2011—2015年福建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建设第二批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名录中,已把连城县长征出发地旧址和朋口战地遗址列入,这对松毛岭战地遗址的保护有实质性的帮助。

邹善水说,目前保护战地遗址的经费主要来自部分将士后代的募捐和社会善款,不够的部分由保护协会会员们自己垫上。“现在已有很多人找到保护协会,分散在北京和厦门等地的将士后辈们也都说要为保护战地遗址出力,我们现在还在筹划北京分会和厦门分会,尽我们最大的力量保护这片神圣的战魂之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