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本报讯 莆田主城区近期保障10年不漫溢、远期保障20年不漫溢,防山洪标准采用30年一遇。昨日,记者从莆田市水利局获悉,莆田出台主城区洪涝综合治理方案,采用“山上蓄、渠道引、河道排、泵站抽”的总体思路,从而自上而下建成防洪排涝的综合体系。工程总投资为10.68亿元。
三大原因导致主城区内涝
据介绍,莆田市中心城区位于木兰溪下游北岸,城区面积约28.5平方公里。根据方案,按照城区形成过程,以八二一街(旧福厦路)、东圳路为界,将治涝区域分为新老两城区。其中,老城区面积13.9平方公里,新城区面积14.6平方公里,老城区西侧山地集水面积达19.4平方公里。
主城区内现有河道十纵两横,自西向东为钟潭溪、新塘溪、下磨溪、北河、延寿溪、洋西沟(六纵),其下游分别汇入北渠、护城河(两横)后通过北洋河网排入木兰溪。中心城区发生内涝,一是城区外围西面和北面的山洪汇入城区转化为内涝;二是城区内河排涝能力不足;三是受木兰溪洪水(或潮水)顶托,排涝闸无法自排。
远期将建两条滞涝区
记者了解到,新出台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的总体思路为“山上蓄、渠道引、河道排、泵站抽”,即上游针对莆田城区紧靠高山的现状,充分发挥上游现有的枫坑、大兰水库及规划新建的下斜、马湛水库的防洪功能,尽可能多地错峰、削峰、拦蓄山洪。中间充分挖掘东圳、外度干渠的排水能力,分别向木兰溪、延寿溪分引洪水,将部分山洪高水高排,引出城外。下游通过清淤清障、拓宽河道,将山洪及时排泄入主河道或下游蓄洪区,通过水闸根据外江水位及时抢排,最后建设泵站抽排。从而自上而下形成防洪排涝的综合体系。
治理工程总投资10.68亿元,其中老城区5.81亿元、新城区4.88亿元。项目包含水利工程投资、桥涵改造工程投资、绿化工程投资。在实施过程中,将投资3.48亿元对主城区现有的12条24.12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河道清淤,阻水桥梁、管线等改建,局部卡口河段拓宽,以及新建堤防护岸等措施,以扩大河道的排水能力,使城区涝水能够及时排出。将投资0.5亿元改造桥梁10座,投资1.07亿元加固盘山渠道2条32.6公里,投资0.7亿元新建马湛、下斜2座水库。新建泵站2至3座,抽排流量120m/s。投资疏浚南湖、西湖等5处湖泊66亩,远期建设玉湖、东湖2处滞涝区2.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