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吕蕴岚林丹文/图
12月2日上午,福州晋安区站前社区铁建大院仿佛过节一般热闹:大门口敲起腰鼓,树梢挂起彩旗、灯笼,一群挂着红袖章的老人列队走过院子,沿途居民自发鼓掌。这一天,对这个大院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因为大院的“老人义务巡逻队”7岁了。
“老人义务巡逻队”的队员有40人,平均年龄70岁。这支队伍抓过一个杀人在逃犯、2个小偷,赶跑过3个小偷,处理过上百起居民意外事故,该社区治安零发案。这组数据赢得片警黄拔英的感慨:“老当益壮”。大伙儿说,这群老人不但负责巡逻治安,还爱管大院里的大小闲事,甚至自掏腰包增高大院的围墙。您说只称呼“巡逻队”,是不是有点不准确。
光说奉献不够还得靠制度
铁建大院位于火车站附近,流动人口多,治安复杂,曾经案件高发。为了大院平安,2004年,十多位老人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开始,大伙儿以为老人们只是闲来无事,没想到,这支队伍坚持到今天。现任队长是69岁的孙善政,他从一开始就加入巡逻队,去年被推选为队长。他和大多数老人一样,都是铁路系统的退休职工,他觉得这支队伍能坚持下来,离不开两个法宝:奉献和制度。
巡逻队员是义务的,但老人们说这不能成为怠慢“工作”的理由,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巡逻队的“规矩”,即遵守《会议制度》、《执勤纪律》及《全年执勤表》。巡逻队每个月都有总结会,队员们必须分析总结这个月的治安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年初定下分组排班表,即使是大年三十,队员也必须在大院的岗位上执勤。此外,队员和队长也不是终身制,两年一选。
“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我们这个队伍也组织不起来,但光有精神没有制度是不够的。”孙善政说,这些老人不但是老同事,还是老街坊,都很有组织纪律性,大家严格遵守共同制定的纪律和执勤表,终于做出成绩赢得居民的肯定。
请来“外援”解决技术性难题
成立之初,居民们既感动于老人们的热心,又担心他们遇到情况,老胳膊老腿做不了事。当初,前任队长陈春和几位骨干队员心里也没底,找到片警黄拔英,请他来当“技术顾问”,又请来社区居委会里的治安主任当“外援”。黄拔英就对老人们说,别看你们腿脚不灵便,但有两大优势,是年轻人比不上的。陈春他们连忙追问。老黄说,你们在大院里生活了几十年,看到生面孔会有警觉性;其次,老人家一般都起得早,每天都在大院里溜达,容易发现问题。
黄拔英和老人们一块研究了排班表,再实地考察大院情况后定下执勤的岗位和巡逻的路线,这套方案一直使用了7年。社区居委会帮助老人们安装了警铃,遇到突发情况,在大门口执勤的老人按下按钮,整个大院就警铃大作,提醒巡逻队员和居民们“有紧急情况”。7年来,警铃响过五六次,抓住过一个杀人在逃犯,吓跑过3个小偷。
没有“四组”的老友之家
老人巡逻队分成4组,每组8至10人,轮流执勤。有趣的是,他们有一组、二组、三组和五组,却跳过“四组”。原因很简单,因为“四组”谐音“死组”,这是老人们忌讳的。
说起巡逻队,大伙儿并不觉得只有冷冰冰的制度和纪律,反而充满温情和乐趣。白天,执勤的队员在大院各处站岗、巡逻,几个人聊聊天,家长里短话题多得很;没有轮到执勤的队员也会在大门口边上的老人活动中心闲聊、打牌娱乐,顺便帮忙盯着出入人员;夜里安排值班的都是60多岁的老人,他们自称是“夕阳下的年轻人”,走走路当锻炼。遇到“芒果节”和每年一度的大院元宵灯会等活动,更是老友们施展才华的好时机,出点子,制灯谜,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87岁的陈凤桐是年龄最大的队员,他虽不能参加巡逻,也不愿离开巡逻队,这回庆典上,巡逻队决定给每个超过80岁的队员颁发荣誉证书,让他们始终都是巡逻队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