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在宁德市的21岁小伙子小黄,从小被父母宠坏了,天天都是熬夜上网,可乐汉堡不离手。最近,小黄总觉得腰痛,也没太在意,谁知道没几天小便里还会出血。这可把小黄吓坏了,急忙到医院诊治。原来,他患上了慢性肾炎。
“‘肾病’频频侵扰各年龄段人群,与诸多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血液科黄建华副主任医师提醒说,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9%,相当于每10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慢性肾脏疾病,而饮食不当、滥用药物、忽视感冒、长期憋尿等日常习惯最容易损害肾脏健康。同时,由于生活方式改变,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疾病高发,“连累”了肾病患病率升高。
不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能引发慢性感染,不易治愈。因此,每天充分喝水,并按时如厕,保持体内水的平衡,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摄食太多盐时也有利于尿液变淡,肾脏也不易发生结石。同时,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临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都和长时间不喝水密切相关。
懂吃喝
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负责排泄废物和毒素的器官。吃得太咸、太甜、太油,蛋白质吃得太多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肾脏自然就容易生病。蛋白质吃得过多,会导致体内的血尿酸浓度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肾小管和肾间质发生病变,最后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另外,软饮料和运动饮料普遍为高度酸性,饮用后体内酸碱度明显改变,长期过度摄取,会给肾脏带来负担,增加肾脏损伤的概率。
远离药
人体内产生的很多“垃圾”都是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其中也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包括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一些复方感冒药。需要强调的是,没有明确诊断为发热感染性感冒的病人,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药物。长期服用某些抗肿瘤化疗药物、中成减肥药、女用避孕药物等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近年临床还发现,服用雷公藤、关木通、牵牛子、苍耳子等中成药,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生活中,高危人群多警觉腰酸、水肿、尿液颜色改变、夜间排尿增多、贫血或高血压久治不愈等症状。此外,定期体检是预防肾病的关键。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等。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两次以上,还可以根据病情,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药物敏感试验、B超、静脉肾盂造影、肾脏CT、MRI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