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福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13万斤橙子卖不掉愁坏扶贫老知青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1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顺昌“扶贫果园”求助海都报
13万斤橙子卖不掉愁坏扶贫老知青

面对满山遍野的橙子农,民们心里焦急多过幸福
农民们正在给橙子装袋
 

N本报记者 章微/文 王浩志/图

本报讯 今年,福州人卢璋在顺昌开办的“明晶果园”又是一个大丰收,100亩的果园收获了13万斤纽荷尔脐橙,但老卢的心情却很沉重。42年前,卢璋曾在顺昌插队,10年前为回报当地农民,他出钱在自己插队的顺昌县双溪镇派溪村开办了一个扶贫果园,力图助当地农民致富。卢璋的愿望很好,但现实却很残酷,他的果园年年丰收,但却因为不懂销售,水果年年滞销,果园年年亏损。

又到了一个丰收季,苦苦支撑果园的卢璋,无意间看到了海都报“走转改”的报道,几场“海都农家乐”解决了好几个地方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近日他联系到本报,希望本报也推荐福州市民尝一尝扶贫果园里的好脐橙。

插队顺昌离开后不忘回报

1969年,还在福州一中上学的卢璋,作为首批上山下乡知青,到顺昌县双溪镇陈布村派溪自然村插队,那年他只有16岁,度过了8年的知青生活。1976年,卢璋返回福州,后于1987年赴日本留学。1992年,他带着从日本打工挣的200多万日元,回国创业。如今,卢璋在福州、顺昌、深圳、昆山拥有4个工厂。

成功后,卢璋始终忘不了曾经插队的派溪村。2001年,他回到派溪村,承包了当地一片100亩的果山,雇用当地农民,希望增加农民的收入。无奈,水果年年滞销,卢璋只能拿工厂挣的钱给农民发工资。

不懂农业销售卖脐橙卖到怕

6年前,卢璋的扶贫果园引进了美国纽荷尔脐橙,2008年开始挂果,产量逐渐增加,去年达到5万斤,今年更是大丰收,达到13万斤。但卢璋却很烦恼,“我的员工卖橙卖到怕,吃橙吃到怕”。卢璋与他公司的员工不懂农业,更不懂农产品销售,连续几年,脐橙滞销。老卢无奈,只能把橙子给自己工厂1000多号工人当餐后水果,过年每人还发十几斤。

当看到海都报搞的几场“海都农家乐”,成功为好几个地方农民的滞销水果搭建了销售渠道,他也找到了海都报,希望海都报能帮忙。

刚收的橙新鲜不打蜡

昨日,记者赶赴派溪村采访,管理果园的李发泉早早在村口等我们。

老李说,脐橙11月底就熟了,虽然知道今年还是没有找到销路,但若不摘,会影响第二年收成,果园只好花70元/天工钱,雇了人把脐橙摘了,光工钱就花了1万多元。

记者走进果园的仓库,看到脐橙堆得跟山似的。“老卢反复交代,果园的脐橙是自己人、客户吃的,不可以打蜡。”50岁的李发泉拍着胸脯跟记者保证,果园里没有一颗脐橙是打蜡的。现在采下来,可自然存放到明年3月。

记者看到,当地的妇女正在把一个个脐橙装进保鲜袋。54岁的邓凤娣说,脐橙装袋一天工资40元左右,加上打包,可以忙半个月左右,也可以增加几百元收入。装上保鲜袋,一是防止水分蒸发,保留更多水分;二是万一某颗脐橙坏了,不至于“传染”到其它脐橙。

用菜饼当肥料扶贫果园的橙很甜

随后,记者随果农李发泉上山。上山的路上,李发泉说,他在果园干了10年,无论果园挣不挣钱,老板一直按时给他发1200元的月薪,今年更是涨到1600元。他对市场不熟,也不懂得外面的世界,只是希望这脐橙能早日卖出,否则他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在果山里,几盏奇特的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灯是太阳能的,本以为是照明用的,老李却说这是捉虫灯,是从日本引进的。灯发出的光能吸引虫子,再用“飞蛾扑火”的原理,诱导虫子掉进灯下的水盆。虫子少了,自然不用打农药。

老李说,除了不用农药,果园是用菜饼、农家肥当肥料。菜饼就是榨菜籽油留下来的渣,一斤要1.2元,一棵脐橙果树要7~8斤菜饼。全山4000多棵果树,光买菜饼当肥料就要花掉4万元左右。山上还养猪、鸡,猪粪、鸡粪都是绝好的肥料,这里的脐橙自然甜。记者试着吃了一个,的确不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