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汤先增 文/图
感动理由:
这是一个大家庭,一个特殊的大家庭,这个家并不大,仅有90多平方米,屋内简朴而不失温馨。20多年来,这个家接纳过700多个来自各地的贫困学生,他们在这个家渡过难关,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们非亲非故,但亲密无间相互关爱。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亲人爱的呵护。而这个大家庭正是“阿爸”王华秋的家。
提起“阿爸”王华秋,闽东一带的人都不陌生。现年79岁的他,依然激情满满、四处活跃。每天除睡觉时间外,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到各大技校、职高、师专担任语言口才课老师,组织“晚情”志愿者活动,免费办钢琴培训班、口琴培训班。他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后,还要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一天到晚他忙得不亦乐乎。
他说:只要大家都多一点点奉献精神,不计回报,世界就多了许多温暖和爱。
“我少花一点,可以多帮一个”
几天前,记者来到王华秋的家里,只见他身着一套灰色的运动服,非常朴素,和蔼可亲,一口北方口音。他虽然离休20多年,但他的家里却十分热闹。王华秋的家并不大,屋内陈设简单,但三个不大的房间内却摆了11张单人床(包括折叠床)和6个书柜。
王华秋说那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有时床不够用,有些孩子还得打地铺睡。直到目前,这个大家庭中还住着5个分别来自宁德各大中专、职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他们或是家庭经济困难,或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弃儿,但王华秋都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为了这些学生,王华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小家变成贫困孩子的大家,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享受家的温暖。他将自己并不宽裕的离休金倾囊而出,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吃住,并指导他们勤工俭学,先后帮助过7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我少花一点,就可以多帮助一个贫困生。”王华秋说,他的离休金虽然不多,但自己每个月用不了几百,除了一日三餐外,剩余的钱有的拿给孩子们做生活费,有的拿给孩子们做学费。就这样,他送走了一批孩子,又领回来一批孩子。最早离开家的孩子都已长大,他们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走进军营,有的当上了老板。
“阿爸是我们的好爸爸,他比自己的父母更亲,在生活、学习上遇到什么困惑了,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阿爸。”前往看望王华秋的宁德师专学生刘开明、珊妮告诉记者,“阿爸”是个帮助别人不计回报的人,对大家一视同仁。
“没有阿爸,我不知道现在在哪”
现在一到周末,王华秋的家就非常热闹,许多贫困孩子都会回到家,和他们的阿爸聚聚,听听阿爸弹钢琴,与阿爸谈心。
前几天,正好是珊妮的生日,王华秋早早去蛋糕店订了一个生日蛋糕,准备给她过生日。因为王华秋知道,珊妮是个弃儿,今年正好满18周岁,他怕没人给她过生日,怕她失落,他就用最简单的方式给珊妮过生日,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林兰是宁德八都的一名贫困学生,在王华秋阿爸的资助下,她从省医士学校毕业,技艺非常好。但由于她孩时肢体受伤,在毕业后医院无法给她安排工作,这让她很自卑。在王华秋的安慰和提议下,林兰在宁德开设了中医推拿门诊,门诊开设后很受欢迎。但由于肢体上的缺陷,她一个人无法记录病人的资料,王华秋就把自己的电脑提供给她,方便她记录资料。夏天到了,门诊没有空调,很多病人无法忍受闷热,去针灸和推拿的人越来越少,生意也大不如前。为了解决问题,王华秋就把家里仅有的一台立式空调搬到门诊去,好让门诊继续开设下去。
2007年春节前,王华秋突然想起了已经毕业工作的“女儿”英子和她妹妹还寄住在她们的外公家。于是,他就买了一些年货,乘车到寿宁县看望她们。闲暇聊天时,英子告诉“阿爸”,外公家还有一个表妹小琴(化名),兴趣爱好广泛,而且书也读得很好,但刚念完初一第一学期就没念了。因为她的母亲再婚,就把小琴寄养给外公,而外公又没有什么收入,小琴只能辍学在家。
王华秋听了这些后,二话没说就把小琴从寿宁带回宁德,供她上学。一年一年过去,王华秋一直供到小琴考上福建师范大学。如今小琴已是福建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在和记者聊天时,小琴说:“没有阿爸供我上学,我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
又一个周末,老大、老二、老三……一直到老幺,有13个孩子又聚到阿爸家来。这些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但他们之间却亲密无间,他们与阿爸王华秋认识后,在王华秋的教诲下,他们开始学会去爱去关心。“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没人管的没人管,被抛弃的被抛弃,单亲的单亲,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非常需要爱。”而这也就成了王华秋这20多年关注这些贫困孩子的理由。
【采访手记】
采访中,记者印象最深的是,王华秋老人说,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告诉他的孩子们,无论在什么时候,爱就在身边,你们并不孤单,你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家有兄
弟姐妹,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人活着,总要为社会做点事儿。只要社会上有人记得我,需要我帮忙,我就满足了。”王华秋说。在这样的生活理念支撑下,他一干就是20多年。
用王华秋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乐意一直这样当个‘孩子王’。”就这样,王华秋的爱心之路没有停止过,也不会停止。王华秋老人的这种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