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广 新华 南周 北青
核心提示:
据中央气象台昨晚预报,随着强冷空气的到来,持续盘桓在全国多地的大雾7日白天起将自北向南快速消散。但关于雾的话题并不会随之降温,因为不知道下一场大雾什么时候又会到来。专家指出,日前出现的大雾,有些是雾,有些则不是雾,而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霾。霾的形成与PM2.5密切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直径大于5微米的颗粒物可进入气管支气管,但PM2.5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预报】大雾、寒潮预警齐发中东部地区恶劣天气持续
继连日来的大雾天气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又将迎来大风降温。中央气象台6日18时接连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受较强冷空气影响,6日20时至8日20时,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中东部等地将先后出现4至6级偏北风并伴有6至8摄氏度降温。6日夜间至8日,我国中东部大部仍有雨雪天气。
受这股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的大雾天气已经有所减弱,但6日夜间到7日早晨,华北、黄淮中西部、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轻雾,其中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和南部以及云南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中央气象台预计,7日白天起,受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上述地区的雾将自北向南快速消散。
【解析】城市中的不少“雾”其实是“霾”
气象预报中的大雾真的只是雾吗?据专家介绍,在城市中,我们眼睛所见的朦胧灰雾,十之八九都是雾霾,而不是一般的雾。
据专家介绍,霾的本质是“细粒子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二次污染物”。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变得混浊,视野模糊,能见度差,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支招】雾霾天出行最好戴口罩
专家提醒人们,冬春季节是我国中东部雾霾多发时节,雾霾天气发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喜欢晨练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否则,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
2.如果出行,最好要戴上口罩、纱巾。
3.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呆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
4.这个时候也应少开窗,因为室内的空气比室外干净。
5.一般雾霾天气昼夜温差会加大,应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
6.这种天气还可能会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持续的雾霾天也会使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加重,甚至陷入危重状态,要及时救治。健康人群也会出现不适症状。
7.外出回来后应该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8.多喝水,多吃新鲜、富含维生素的水果,防止水分丢失。
9.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就个人防护而言,也只能做到这些。而根治的办法是治理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量。
【危害】雾霾是温柔杀手危害的不仅是肺
据专家介绍,霾的形成,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难辞其咎。
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直言不讳,这种大小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钟南山:“5微米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微米以下,特别是1到3微米的话,就会进入肺泡,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其他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有影响。”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的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潘小川指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今年以来,PM2.5被越来越多地提起及讨论。钟南山指出,官方发布数据与民众自身感受的巨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一的监测标准。
“灰霾毒雾杀人刀”,以下数据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以上,急诊病例680万人,而且呈逐年增加之势。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气象科学家吴兑指出:灰霾与肺癌如影随形,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与肺癌有了“七年之痒”。因此,人们说,雾霾是人们有时候感觉不到的温柔的杀手,具有强烈的毒性。
【进展】上海等26城试点监测PM2.5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一名技术人员说,其实,自2011年6月份起,国家环保部已在全国26个城市开展试点检测工作。记者对26个试点城市调查发现,在回复的10个城市中,除昆明还在申请设备经费外,哈尔滨、长春、贵阳、南昌、兰州、合肥、济南、太原和无锡均已开始监测PM2.5。26个试点城市监测的PM2.5数值并未强制要求上报,但也不允许发布。
“自从我们呼吁将灰霾天作为大气监控指标,2010年,广州的灰霾天从2003、2004年的144天降到了不到70天。”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院士告诉记者。
列入国家标准,PM2.5的数值才能被公开。公众推动PM2.5入国标给环保部门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由环保部负责、始于2008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标准》)已经于上月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其中就包括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现在推进PM2.5标准的核心障碍不是监测技术和环境标准问题,而是地方官的政绩考核体系。”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吴兑说,“他们担心我们失去那么多的统计出来的‘优良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