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给孩子一个目标胜过一万句唠叨
曙光学子“型”秀风采点亮榕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日本妈妈,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哈佛,她说——
给孩子一个目标胜过一万句唠叨

 

N本报记者 李薇

把一个孩子送进哈佛大学,也许不稀奇,但能让三个孩子都念哈佛,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森田友代,一位普通的日本妈妈,当过高中教师,办过15年培训学校,又在美国生活了20年。她的三个孩子,都毕业于哈佛研究生院。日前,她把自己的家教经验,写成了《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一书,提出了“放任式”家教和“目标式”培养法。

上周,本报记者对森田友代进行了专访,请她与福建家长们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

“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记者:您的孩子,尤其是二儿子和小女儿基本是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很多中国家长也希望把孩子送进哈佛等美国名校,但他们没有条件让孩子从小出国“留学”,他们该怎么做?

森田:我在书里提到,有条件的话应该尽量送孩子去留学,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全球化时代,让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孩子在未来的适应能力。不过,“留学”不是唯一的选择。据我了解,现在中国的教育比日本和美国都要好很多,比如英语教育就比日本强。有了语言的基础,再加上现在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很多样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东方的孩子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上比很多美国孩子更强,因而进入哈佛这样的美国大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家长能够多了解国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适当地引导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样也可以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记者:您在美国生活了20年,您认为西方教育与东方教育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森田:美国教育强调快乐学习、独立思考、服务精神、自我责任,家庭关系中强调平等、交流等等,这些都是东方教育相对缺乏的。美国教育强调的是只要发挥出自身的优点就可以成功,而东方的教育会要求孩子克服自身的弱点,也可以说美国教育培养专才,东方教育希望把孩子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全才,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关键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融会贯通。

“强迫孩子学习,不如帮他找到目标”

记者:很多父母抱怨“我的孩子不爱学习”,需要家长催促和监督,但您却从来不对孩子说“快去学习”。您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呢?

森田:孩子都喜欢玩耍,不喜欢强制性地学习,所以我在书里面提出了“目标式”的家教方法,就是帮孩子找到一个目标,同时也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来引导。比如我的长子喜欢阅读,我就引导他去看各种类型的书,而且不会限制他只看教科书;次子呢,比较贪玩,我就会在他学习的时候给他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我会经常和孩子聊他们以后的打算,不一定要他们说出很宏伟的理想,而是和他们谈想从事什么职业、将来挣了钱要买什么东西,这样,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并且会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去努力学习。

记者:您在书里提到,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很多孩子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初中之后,很多孩子迫于功课压力,不得不放弃业余爱好。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森田:对,这个问题很普遍。美国的孩子在功课上的压力没有东方的孩子那么大,但我也看到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完成自己的心愿,强迫孩子放弃兴趣,去做父母们希望他做的事。可能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能够取得表面上的成功,但他们的内心不一定快乐。所以我还是认为,做父母的应该尽量体谅孩子,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尽量让孩子在学习之余,也能有一定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记者:您提出,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会不会导致溺爱?

森田:可能在外人看起来,我对自己的孩子的确有些溺爱,但我不会无条件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是“过度保护”。这种“过度保护”是通过给予来实现的,就是尽量给予孩子他们想要的东西,不但是玩具之类的物品,也包括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我这么做是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走上歧途。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养成见什么要什么的习惯,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物品的价值。比如我的二儿子买什么东西都喜欢要最好的,我就告诉他:“我可以给你买,但是买了之后妈妈的钱就变少了,你要是等会再看到一个更想要的东西,妈妈就没钱买了哦。”妈妈们可以尝试和孩子讲讲道理,大多数时候,孩子都是通情达理的。

记者: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那么,他们的动力从何而来?

森田: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动力最终都是从自己身上来的,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我认为与其给他们压力,不如引导,给孩子一个目标,比一万句唠叨还管用。

“跟孩子交流沟通,应该以闲聊的方式”

记者:很多家长抱怨,自己也想引导孩子思考未来,但孩子有逆反心理,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没法跟孩子沟通,这该怎么办?

森田:其实,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是一种好现象,证明孩子开始走向独立与成熟。想想我们当年这么大的时候,不也是一样的吗?父母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问题。如果父母采取强制性的压迫措施,反而会把亲子之间的关系搞僵,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以疏导为主。另外,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问孩子到底怎么回事,而应该以闲聊的方式渐渐打开孩子的心扉,自然而然,他会把心底的真实想法告诉你,然后再对症下药。

记者:当老师的教育理念、做法与家长不一致时,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

森田:我自己也做过老师,从本质上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会差太多,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但也会发生一些有矛盾的地方。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并不赞同老师的教育方法或理念,可以尝试与老师沟通,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当然最好,否则的确要跟孩子好好交流一下,以免孩子左右为难。我觉得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尊重孩子的看法,不一定说父母的理念就是对的,也不一定老师就是错的,关键是是否适合这个孩子。我认为家长这时候应该做的不是引导孩子,而是让孩子引导自己,找到最适合孩子的理念,毕竟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实践家长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满足老师的教育愿望。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