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今日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境竞争力 福建排第七
加快推进海西民航发展会谈纪要
闽与外省“抱团”申世遗
漳永高速力争明年上半年动工
我省农村客车将全配坐椅安全带
□简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
环境竞争力 福建排第七

 

N本报记者 薛辉

本报讯 昨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2009—2010)》。广东、山东、北京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环境竞争力前三甲。福建排名全国第七位,和2008年相比,排位保持不变。

竞争力分三个区东西部差距仍较大

据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闽榕博士介绍,报告将全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分为三个区: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

2009年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云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河北省、江西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是:四川省、陕西省、湖北省、上海市、辽宁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是:甘肃省、湖南省、海南省、山西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竞争力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从全国区域间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测算和分差来看,2009年全国四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56.0分、中部地区52.9分、西部地区49.2分、东北地区51.5分,东西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如何看待福建的位次

李闽榕博士说,2009年,福建的省域环境竞争力排名处在全国第七位,表明在全国还是处于优势地位。在5个二级指标中,福建的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均处于上游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处于中游区,环境影响竞争力处于下游区。整个的环境竞争力,福建还是不错的。

其他指标中,2009年,福建生态建设竞争力综合排位上升了1位,在全国排第19位。生态效益竞争力上升2位,排第9位。这说明福建在生态治理方面的效益进一步提升,应该继续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省份。环境友好竞争力综合排位上升2位,在全国排第8位。这表明福建省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投入增加,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对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加大对脆弱环境的治理力度。

2009年,福建省水环境竞争力下降2位,排名全国第13位,说明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水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森林环境竞争力综合排位下降了1位,在全国排第8位。这说明,虽然福建森林覆盖率高,但造林绿化重点在山区、林区,城市、城乡接合部、交通道路两侧等绿化度还不够。

学者建言力推“森林福建”

李闽榕建议,福建省应该大力推进“森林福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提高生态效益,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积极开发新能源,提升资源环境竞争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节能攻坚力度,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提升环境管理竞争力。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环境协调竞争力。

【名词点击】

环境竞争力

所谓省域环境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体现的承载力、协调力、影响力、贡献力。由五个要素构成,即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跟传统的竞争力概念相比,环境竞争力更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作用,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的现有及潜在影响力。绿皮书根据全国环境发展实际,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和135个四级指标组成,对内地31个省市区的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为各省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制定科学的环境发展目标和政策举措提供有益的决策借鉴。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