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都便民周六进交通三社区
房屋渗漏还得主动防水
手机卡 竟被运营商“复制”给他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卡 竟被运营商“复制”给他人
连江一市民正在使用的SIM卡,竟被别人“补办”,他将运营商告上法庭;运营商“补卡规则漏洞”由此浮出水面:5条通话记录,就能“偷走”你的卡
 

N本报记者 涂明 通讯员 郑锋

关注理由:

手机里的SIM卡有多重要?对于不少市民而言,它就像一把钥匙,不仅存着家人、上司、客户的联系方式,还能激活你的信用卡账户,改掉你的QQ密码……被人盗用了SIM卡有多可怕?你的家人可能会收到一条“我遭遇车祸,需汇款”的诈骗短信,你的信用卡可能会被人盗刷,你的微博号、淘宝账号、QQ号可能在一夜间易主。

连江县居民谢先生的SIM卡,去年10月底就被人“盗用”了——一男子向通信运营商提供了5条通话记录,便以“补卡”的方式,复制了谢先生的SIM卡。

记者发现,通信运营商“补卡规则”存在严重漏洞:任何人只需提供“SIM卡丢失5天前、三个月内的5条主叫通话记录”,就能“补办”他人的非实名制的SIM卡。而在内行人眼里,“5条通话记录”非常容易得手。

一些不法分子盯住这个“补卡规则漏洞”后,频频成功“盗卡”,除了福州,SIM卡被恶意“补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曾多次出现,一些受害人网上银行里的资金还因此被盗。

【案例】

谁盗走了我的卡?

连江人谢先生,常年在江苏做生意,去年3月,他在某通信运营商连江分公司办理了一张非实名制的SIM卡。但在去年10月底,这张卡突然不能使用了。谢先生查询后得知,该号码并没有欠费,而是被别人“盗用”了。

去年11月4日,谢先生从江苏赶回连江。通过运营商,他了解到那张SIM卡已被另一男子郑某以“补卡”的方式“拿走”,谢先生手上的旧卡已作废。别人为何能够“补办”谢先生的卡?记者了解到,这与通信运营商的“补卡规则”有关。通信运营商规定,“补办一张非实名制SIM卡”的条件很简单,任何人凭本人身份证件、签署“客户承诺书”并提供“5天前、三个月内的主叫通话记录5条”即可。

得知自己的SIM卡被人补办,谢先生要求运营商将“补卡人”复制的新卡作废,将这张SIM卡归还给自己,遭运营商拒绝。担心别人“盗走”自己的SIM卡后非法使用,谢先生随后报警,并把运营商告上法院,索赔车旅费、误工费共2700元,精神损失费1元。

通信运营商:搞不清谁是卡主

这起“非实名制SIM卡被盗案”近日开庭。

庭审中,运营商表示:正常情况下,服务密码是非实名制用户办理通信业务的唯一凭证,但在实际经营中,存在非实名制用户办理业务时无法提供服务密码的情形,为使这些用户的正常通信不受影响,因此制定了补救措施,即“补卡业务”。

运营商规定,补卡人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签署“客户承诺书”、提供“5天前、三个月内的主叫通话记录5条”,申请补卡,通话记录被证实后,补卡人即可复制一张新的SIM卡,而旧卡就此作废。

该运营商认为,他们办理补卡不存在过错,虽然谢先生有此前的“服务密码”,但“补卡人”郑某提供的5条通话记录,经系统查证也无误。“有理由认为郑某也使用过这个号码,无法判断谢先生与郑某到底谁才是SIM卡合法的所有者,因此无法满足谢先生的要求。”

法院:通信运营商违约

连江法院的法官认为,谢先生作为SIM卡用户,与该运营商之间建立了电信服务合同,运营商单方停止谢先生使用讼争号码,已违约。该公司虽然声明已对外公示“补卡规定”,但谢先生在购卡时,服务告知以及合同里均没有约定“补卡规定”,该公示不是谢先生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内容,对谢先生不产生效力。

最后,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连江法院判该通信运营商应恢复谢先生对讼争号码的使用权,并赔偿其车旅费、误工费1900余元。

【调查】

补卡规则漏洞到底有多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普通市民对于通信运营商“补卡规则”里的漏洞很陌生,但在不法分子眼里,这个漏洞几乎是“公开的”。近两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发生过“以补卡为名”盗用他人非实名制SIM卡的案件。

昨日,记者也走访了福州市多个通信运营商的营业厅,询问补卡服务。这些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提供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以及“SIM卡丢失3个月内5条主叫通话记录”,再在承诺书上签字,缴纳补卡费即可。

而这5条通话记录并不难获得。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你用不同的号码向那张卡打5通电话,对方没接你就挂掉。若他回拨给你,你就得到了5条主叫通话记录。”

记者随后用这个办法,果真获得了一个朋友电话的5条通话记录。

SIM卡被盗后,危害有多大

记者了解到,不法分子通过“补卡规则里的漏洞”盗用的SIM卡,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是“连号”或者包含“6”、“8”等数字的“靓号”;另一类是办理了“罕见优惠套餐”的号码,且套餐业务已停办,比如月交20~30元便可享受GPS流量无上限的优惠套餐等。这些“靓号”会被不法分子挂到网上销售,报价多则千元以上。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盗用SIM卡,盗取原用户的银行资金、QQ密码等。据报道,不久前,上海警方就侦破了一起通过恶意“补办”他人SIM卡,随后登录网上银行,盗走资金的案件。案件中,嫌犯复制新的SIM卡后,登录了这张卡绑定的网上银行,以“遗忘密码”为由申请“重设密码”服务,收到银行“密码提示”短信后,嫌犯成功进入受害人账户,盗走卡内资金4万余元。

此外,盗用SIM卡,向原用户的家人、朋友发送伪造的“汇款短信”进行诈骗的案件也曾在北京等地发生。

市民建议应完善号码保护

昨日记者走访时,不少市民表示,SIM卡频频被盗,与通信运营商“挂失补卡”的条件太简单有关。运营商应该对“补卡规则”进行改进,保障用户的通信安全。

一些市民建议,补卡时,运营商除了要求用户提供该号码3个月内的通话记录,还应该通过拨打这些号码确认卡主身份。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通信运营商在办理补卡业务时,可以借鉴“QQ号码找回”的方法,让补卡人找一些经常通话的“证人”给自己作证。“从SIM卡里抽出几个联系比较频繁的号码打过去,找到‘证人’,也能很快证明真正使用这张卡的人是谁。”

“其实,补救的办法很多,关键是运营商是否愿意落实”,不少市民表示,期望运营商尽快完善服务细则,从源头上保护用户SIM卡的安全,堵住不法分子的作案途径。

SIM卡被复制后……

福州五位数QQ被盗走

2009年2月,福州市民林先生花2000元在淘宝网买了个五位数的QQ号,为确保这个QQ号的安全,他把号码绑定了手机。2月12日,他的五位数QQ号还是被盗了,经查是不法分子复制了他的SIM卡。

深圳“留下”190万话费

2008年12月,深圳某公司主管何先生的SIM卡被人复制,短短三天里,不法分子频频用这个号码拨打国际长途,产生了高达190万元的话费。

北京亲友收到诈骗短信

2011年10月,北京市民张先生的多位亲友收到“要求充话费”的求助短信,不少朋友往号码里存进了200元。但随后证实,这些短信并非张先生本人所发,而是他的SIM卡被人复制盗用了。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