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淡水边上
喻大华好有料 大谈福州陈宝琛
下期微访谈小龙女为你疗情伤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阴的故事
淡水边上

 

张典婉(台湾作家)

三芝在淡水的边上,是个老渔村,出过李登辉,有条马路就叫登辉大道。不过这些年三芝的海边已成另一种迷人风景,望海的渔村西式度假风情的咖啡屋小酒吧,逐次长满了海岸线。那个夏天真是幸运,晚上在三芝看完夕阳,吃完传说中好吃的油鸡,一转眼庙门前人车杂踏,夜里聚集了人潮,搬张椅子,拿把扇子;扶老携幼的场景,似乎在都会很难见到。

一边是传统歌仔戏班,在盛夏穿戴全副盛装,手中抓着麦克风,邻座是时下流行的电子花车,一部大卡车,一支钢管长在舞台中央。

原要唱花旦的女主角,这时也不唱戏了,拿起麦克风唱起流行闽南语歌,邻座电子花车上的清凉妹妹们,轮番上场,绚丽多彩的霓虹灯,舞动夏夜,年轻的肉体;站成在庙门口的新门神,极力卖弄性感火热,试图挑动起炽热情欲。

台下都是附近阿婆、大婶、阿公、大伯之类的寻常街坊,穿上汗衫拖鞋或是跳上一部脚踏车,随意踩着风来。晚餐过后庙会活动,为这里提供了电视之外的选择,靠海的渔村,离开台北一小时的车程,却是两个世界,没有淡水的繁华,有了一位曾经担任过总统的名人,路上是夏天到海边玩耍的游客,小小市街上有着城乡气息,缓缓踩着风走,连庙口精彩的花车女郎大车拼,都没有太多掌声或是躁动。流动的欲望,原是为取悦神明生日的贺礼,三十年前开始流行的电子花车;历年横扫台湾各大庙会,往往是吸引大众目光,引起骚动的焦点,一度在台湾社会引为话题。

曾经台湾出现了好些以电子花车女子为主题的电影,甚而成为台客文化的一环,据说还有位电子花车业主是大学法律毕业,年收入甚丰。一时成为社会新闻。

夏天晚上抬头看见这样风景,夜色迅间更绮丽,霓虹灯管挑逗地越加野艳。

离开庙会大车拼现场,不到五分钟车程,就是三芝海边。这些年最流行的海边咖啡屋,强调着休闲风、地中海风,全长在一幢取名很西班牙的小区前面。这天晚上,其实是来看一团摇滚乐团。在海边开唱,成群的重机车一字排开,一群老嬉皮,个个打扮得俊俏,皮衣皮裤,安全帽长着恐龙角,有位老大,照例露出他刺青的大手臂,用英文划着“Ta ma de”(他朋友说英文不好,还念不出来唷)。店里老板娘更现代,骑着重机车上街买菜,她的25秒咖啡屋已成为三芝海边的朝圣地(我想后面几家,应该取名30秒或1分钟)。

坐在咖啡屋里,一片无际的玻璃窗望去,台北的都会男女,与舞台上一起摇滚,外国鼓手不忘嘶吼,一级棒的吉他手,在黑夜中,炒热狂野,经典的摇滚让人情不自禁狂乱扭动,在黑暗中伸展出一张张鬼魅背影。

凌晨台北街头,行过一个又一个红绿灯,还想着花车舞台的对联,“尽情欢唱”“你歌我舞”,顿时嘴角扬成一排上弦月,我也摇摆成一条鱼了。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