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李帅 包华 实习生 鲍林玲
大腹便便的“猪八戒”、悠然垂钓的“姜太公”,鲜艳怒放的红玫瑰……一揉、一捏、一搓,没一会的工夫,几团彩色的面泥,在郭大姐灵巧的手中“华丽”变身。
每天早上9点,郭大姐都会准时来到福州南后街,摆好她的面人摊,然后专心致志地捏起面人。郭大姐说,她原先在三叉街那的桥下捏面人,大风吹、尘土多,顾客也很有限。后来三坊七巷修复完毕,邀请福州老字号、民间传统手艺入驻南后街,她的“面人”也受到青睐。
曾经还有两个外国游客用极不连贯的普通话对郭大姐说:“哇,中国,你,很厉害。”完了,还执意拉着她合影。“都把我脸夸红了。”郭大姐回忆说。
郭大姐捏面人时,脸上闪动着自信的表情,她之所以如此自信,因为她总是知难而进。她说,塑造人物最难,如果是捏小鸡、小狗,相对容易点,捏人物最重要的是传神,要做得千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要是捏得不好,别人就会说你捏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像。比如说,黛玉的脸,如果刻画得有点不好,稍稍胖点,别人会说这时宝钗吧,如果再胖点,别人就会认为是以胖为美时代的杨贵妃,要不然脸怎么这么圆。
两年来,郭大姐还招收了53 名学员,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过她不担心也不害怕,而是一脸轻松地说,她也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现在,郭大姐的作品已不仅仅限于传统题材,她学会了新鲜的卡通造型,捏起了新花样,玉米加农炮、机器猫、愤怒的小鸟、奥特曼等等。郭大姐说,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常变常新。
感谢福州的游先生打本报热线提供线索,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