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全景
无论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还是社保基金,今年或许是仅次于2008年的惨烈年份。以公募基金为例,巨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5日,有监测数据的868只开放式基金中,跌破一元面值的“毛基”多达603只,占比将近七成。“毛基”上一次大规模涌现是在2008年底,当时有230只开放式基金的净值低于1元。而今,这种一地“毛基”的盛况再次出现。面对遍地便宜的基金,手握现金的投资者以“捡便宜货”的心理“入市抄底”是否合适?
“毛基”未必绩差
基金净值跌破1元面值,沦为“打折货”,是否意味着基金不具备投资价值?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刘亦千表示,毛基不能说明基金的基金经理投资水平不高,毛基中也有投资管理水平不错、值得关注的品种。因为部分毛基其累计净值相对较高,而在陆续分红降低净值之后又市场下跌导致净值降至1元以下。
据统计,在上述603只“毛基”中,就有250只基金的累计单位净值超过1元,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从这些基金成立之日起便开始持有,虽然此时净值低于1元,但对投资者而言还是获利的。这其中累计单位净值超过2元的基金共有116只,如果从开始持有至今,投资者也已经实现了翻番的收益。
抄底不应只看净值
对于剩余353只累计单位净值不足1元的“毛基”而言,亏损的背后,除了最大原因基础市场持续表现较差外,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也导致了毛基的形成。分析人士建议,如果是由于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问题,导致基金长期处于面值以下,对这类“毛基”则应当以回避为主。
另外,针对部分基民存在“捡便宜”的心理,刘亦千表示,基金是一种长期资产配置工具,不应该以操作股票的思路来投资基金。换句话说,投资基金不应当存在“抄底”的念头,投资低净值基金不会降低基民的投资风险。事实上,选择基金不应以净值的高低为标准,需要关注基金经理、团队、费用、投资组合、业绩风险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