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童话,相信童话就是相信美好、相信生活,相信童话才能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美好。成人告诉孩子美人鱼是假的、圣诞老人是假的,其实很傻。只相信丑的、坏的东西,生活中这样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不要整天在生活的地上走来走去,要到文学的空中去漫步。
看一个大人可爱不可爱,就看他爱不爱吃水果糖。
——梅子涵
N本报记者 李薇/文 孔瑜/图
本报讯 “乘一艘摆渡船,把孩子从生活的此岸带到文学的彼岸,孩子的内心便可阔大,情调便可浪漫,语言便可优雅……”上周,应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的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儿童阅读推广者梅子涵教授来到福州,给福州的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带来5场讲座。每场讲座的内容尽管不同,但主旨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爱上文学,引导家长和老师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老师、家长,梅子涵风趣、睿智的话语,常常让讲座现场笑声飞扬。笑过之后,你能感受到他不遗余力推广儿童文学的那颗炽热的心。
把文学彼岸的美带回到生活此岸
梅子涵主编了一本书——《起航(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这本书完全按照梅子涵的文学口味来编写,体现的是梅子涵的文学审美。为什么要叫“摆渡船”?他说,小时候,常常坐着摆渡船,来往于黄浦江两岸。如今,很多孩子不知道还有文学这个彼岸,希望这艘摆渡船,能够带孩子们到达文学的对岸,再把很多的美好带回到生活的此岸来。
所以,14日下午在井大小学,他鼓励孩子们好好阅读,“即使看不懂,读一两行也是有意义的”,他让孩子们多逛书店,“即使一本书也不买,看一看也是有意义的”,好的书,会像阳光一样照进你的心灵。他说,“如果我小时候读过儿童文学,我的写作水平肯定要比现在高得多。”
提到令很多孩子头痛的作文,梅子涵说,他小时候的作文,也老是得不到被老师列为范文讲评的“荣誉”,但他依然认真地写。“总是认真,总是认真,最后我成了作家。”
梅子涵给孩子们推荐了两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和《柳林风声》,还分享了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孩子们,你们就是小毛毛虫,要多吃鲜艳的、有营养的东西,长大了你们会变成蝴蝶。”
不爱阅读的孩子考100分也贫穷
14日晚上在福州钱塘小学,梅子涵与数百名家长进行了交流。这些家长,有的来自钱塘小学蒲公英故事家族,有的来自福州其他学校,还有二十多名家长是专程从福清赶来的。
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儿童文学?因为,“没有课外阅读,即使孩子每门考试都考100分,他也还是贫穷的。”教科书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但内心的明亮、人格的大度、世界的景象,不是教科书能给孩子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亲近文学,读读童话,到文学的彼岸去看一看,回到生活的此岸,才会更加浪漫、更加诗意。”
在梅子涵看来,儿童的阅读应该像蒲公英一样,在生活的田野里成长,在每一户人家的灯光下实现,无论家庭还是课堂,儿童阅读都不需要隆重。读儿童文学,就如同“吃第四餐饭”。它是一种日常行为,不需要梳妆打扮,越普通越好。
成长中总有黑暗童话就是最亮的灯
梅子涵很喜欢英国动画片《雪人》。动画片里,雪人与一个男孩儿成了朋友,到男孩家做客,后来又带着男孩一起到空中漫步。在空中,男孩看到山脉、河流、大地、房屋、灯光……梅子涵建议家长们,也要带孩子到文学的空中去漫步,在文学中看生活、看情感,孩子会更有爱、更有心,会发现生活的美,会更加懂得爱与情感,更热爱平常的生活。“孩子注定要长大,但空中的浪漫会一直存在。”
现场,梅子涵与家长们分享了绘本故事《你睡不着吗》。故事里,小小熊一直怕黑、一直睡不着,大大熊不停地为他点灯,一盏比一盏亮,直到最后,大大熊抱着小小熊来到屋外,看着月亮升起,月光驱赶了黑暗,小小熊也终于在大大熊的怀里睡着了。
“人的成长当中,会有很多的黑暗、困难、不明亮的时刻。当孩子因为黑暗而沮丧时,成人要倾听他们的沮丧和彷徨,要不厌其烦地把一盏盏灯提到他们面前,照亮他们成长的路。什么才是最亮的灯?好的书、好的童话。”
【对话】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
钱塘小学“蒲公英故事家族”进行的一项小调查显示,家长最想给孩子推荐的书依次是:《爱的教育》、《三国演义》、《麦田守望者》、《水浒》、《窗边的小豆豆》,而孩子最想读的书依次是:《丁丁历险记》、《戴小桥全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夏洛的网》、《5月35日》。由此引出了家长与梅子涵教授互动的第一个问题——
家长:孩子到底应该读什么书?当孩子自己的喜好与家长的推荐不一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梅子涵:家长想给孩子推荐的书中,至少有三本是不适合小学生读的——《三国演义》、《麦田守望者》、《水浒》。很多家长,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读过儿童文学,所以不知道推荐哪些优秀的作品给孩子。逼着孩子读不适合他读的书,只会让他厌烦阅读。不适合孩子读的书,再好也没用。家长要具备必要的知识,知道孩子该读什么书,空有热情是没有用的。
家长: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功利。我的孩子三年级,很喜欢看书,有时甚至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但他的语文成绩却不太好,作文也写得不好,好像看不到阅读的效果。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是不是阅读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梅子涵:你的问题不是有点功利,是很功利。阅读不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是为了整个生命的养育——养育内心的明亮程度,养育情感、人格,养育人品。人生是一棵树,写作能力只是树上的一根枝条,你为这棵树浇水施肥,难道只希望其中的一根枝条、一片叶子长得好吗?根和树干没长好,枝条能长好吗?
阅读不是老鼠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慢慢慢慢显现的,小学的时候不显现,中学会显现;中学不显现,大学也会显现。小时候读书多的人,长大以后肯定比不读书的人写得好。
我提醒各位,你们小时候的作文写得好吗?我是儿童文学家,但我中小学的作文成绩永远是中等。写作是需要有人生经历的,写作关乎情感和内心,10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好。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只要扣题、表述清楚、有那么一两个新学习的词汇,就可以了。硬要孩子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孩子苦,老师也苦。
家长:我的孩子看《西顿动物故事》,看到一些情节,比如动物爸爸为了保护孩子被猎人打死了,就会哭得很伤心。应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梅子涵:哭得很好呀!干吗要引导?哭要引导,那笑也要引导吗?孩子不傻,他自己会慢慢长大,会有另外的感受。家长不要老是担心,这样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