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乞丐妈妈养大“四朵金花”
购高端粮油礼盒赢iPad2
海都便民周日进鹤林新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乞丐妈妈养大“四朵金花”
行乞40年的老依姆,先后捡了12个弃婴,只养活4个女儿,一家人经历20年风雨,共同盼望一个平凡的家
留在“家”中的三姐妹,以及在外打工的大妹,都觉得逗妈妈开心,也是她们最开心的事
妈妈是家庭的主心骨,几个女儿总围着她转
“家”虽然是陋室,但其乐融融
 

N本报记者张伟 吴臻 肖春道 文/图

核心提示:

一座废弃已久的旧书院,一个行乞40年的老依姆,膝下却有“四朵金花”,她们之间没有丝毫血缘联系。这样一个奇特的“家”,就在连城县隔川乡新营村。当我们走进这个破败不堪的“家”,我们惊叹,人在困境时与命运抗争的坚韧;我们惊叹,超越血缘的亲情也可以如此动人;我们更惊叹,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字,这群看似苦命的女人,可以为我们诠释得如此感天动地。

妈妈的爱心 捡来4个女儿,将她们抚养成人

进了村,我们打听黄富珍住哪里,一问三不知。记者一提起“乞丐妈妈”,大伙手一指:“顺着田埂走,妈祖庙边就是。”严格来说,这不算一个家。百年前,这里是附近颇有名望的“梯云书院”,后来破败了,只有野狗肯来。再后来,来了一个人,一个从夫家被赶出来的女人。

3岁那年,黄富珍被父母卖到隔川乡竹叶山村,21岁时出嫁了。又过了一年,她的肚子一直没动静,这在闽西农村是个大忌讳,于是,她被赶回娘家。无论是生母还是养母,都不愿意接纳,让她睡了猪圈。倔强的黄富珍走了,从此就在乡间乞讨为生。

除了捡垃圾,捡吃的,黄富珍还开始捡孩子。第一个是在山上的垃圾堆捡的,天刚蒙蒙亮,黄富珍看到了扔在箩筐里,冻得满身紫红的女婴。“大概想到她自己当年的事了吧。”村里的老人唏嘘不已,那次黄富珍把孩子抱回了家。先后捡了12个,都是女的。只活下来4个,就是如今陪在身边的陈大妹、陈二妹、陈三妹和陈四妹。

21岁的陈大妹如今在厦门打工,她还记得,那时妈妈一手牵着她,一手拿着一个破碗,肩上挑着担子,挂着两箩筐,分别坐着二妹和三妹,背后的箩筐里装着四妹,一家五口就这么咬牙讨生活。黄富珍把自己捡孩子归结为“当时心软了”。“不捡,难道看着你们被狗吃了?”

妈妈的“私心” 最希望,她们几个将来能养我

黄富珍脾气坏,爱骂人,有时连女儿也不放过。她会自顾自地唠叨,“捡你们几个,要了我的命,不然我还能多活几年。”然后骂着骂着,就跑出去喝酒,那种一斤一块多钱的散装烧酒,一喝就是一两斤。好多次,她醉了就倒在田边,任凭冻着。村民好心,跑到破书院给“四朵金花”报信。

于是,大妹去借板车,把妈妈扛上去,二妹三妹在后头推着,回家。“我们不喜欢妈妈喝酒,怎么劝都不听。”二妹说着说着眼圈红了,“我知道她心里苦,不喝酒,她熬不过去。”

对黄富珍来说,这一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四个女儿养活,其他的事,她很少管。女儿老大了,要不是村里老人劝着,她还想不起来送去念书。家长会,她是从不去的。有一次大妹也倔起性子,抱着她去了学校,结果老人在教室里呼呼大睡。从那时起,所有妹妹的家长会,大妹都包了。

“最希望她们几个将来能养我。”黄富珍很坦白。孩子挽着她的手撒娇:“一定会的。”老人突然沉默了一下,悠悠地说:“那时,我会不会已经死了?”

女儿的孝心 我们不会离开妈妈,尽力让她安心

二妹说,曾有一段时间,她差点“背叛”了妈妈。因为,亲生父母来找她了。这个18岁的女孩儿,为此自责了好几年。私底下,她告诉记者:“我不是不要妈妈。我只是想知道亲爹妈到底长什么样。”而另一个她不愿意说的理由是,女孩儿都要面子,乞讨度日让她在同学面前很抬不起头。

她甚至去亲生父母家住了两天,最后回到了连门都没有的破书院。跟黄富珍一样,二妹的性子也倔,她跟黄富珍哭着说:“妈,我不会走的,死也不走!”大妹的亲生父亲也曾让她回去吃个饭,最后,大妹打包了几样菜,硬是走了,带回书院,给妹妹们好好改善了一次伙食。

女儿连续被“喊”走,让黄富珍很不安。于是,今年母亲节,大妹特地从厦门赶回来,在书院的院子里搞了个“时装秀”,已经出落得落落大方的大妹,穿上妹妹们的校服,打扮出各种怪样,逗得黄富珍笑了半天。

二妹也“将功折罪”,画了一幅素描。“外面那个框框就是房子啦。秃头的是妈妈,因为她的头发快掉光了。麻花辫的,是大姐。刘海的是我,短发的是三妹,那个戴眼镜的,就是我们家的‘大学生’四妹啦。”

“我妈就是嘴硬。”三妹偷偷跟记者说,“大姐的照片和二姐的画,全藏在她的那个百宝箱里。平时都不让人碰的。”

女儿的愿望 在乡下盖个平房,一人一间就够了

今年母亲节,大妹回来那次,姐妹四个好好把“家”给收拾了一下。书院的东西偏殿,原本就是“卧室”,拿一张大油布重新挂起来,重新做了个“门”。“门”上还贴了一些风景画,用作点缀。堆在墙角的那些易拉罐塑料瓶,也都卖掉了,不知从哪里搞来一盆绿植,摆着给妈妈看着玩。

原本,县里民政局计划,在即将竣工的县福利院里,划出两个房间,给黄富珍和她还在家里的三个女儿住。三个女儿也去县城里念书,学费照惯例有爱心人士早就默默地包了。不过,黄富珍不肯去。“她在乡下习惯了。”二妹说,换个陌生环境,她会不自觉地害怕。所以,这个提议只好作罢。

一家人在一起,最爱谈的就是未来家的样子。“大姐说了,将来我们打工也能赚点钱,在乡下盖个平房,一人一间就够了。”三妹说,“关键是,得有一张大桌子,一家人可以天天坐在一起吃饭。”

还有那块“平安家庭”的牌子,这是连城县发的,不知哪户人家丢了,被黄富珍捡了回来。原本要当铝皮卖,自从四妹告诉她什么叫“平安家庭”,黄富珍就改主意了,硬是要四妹钉在柱子上,每天总得看个两三遍。

“她高兴就好。”二妹悠悠地说,“我们都一样,都是捡来的。”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