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苏燕梅 包华
福州坊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昨日上午,在福州杨桥河南社区内,孩子、老人都围坐在一起,大家搓着米时唱着民谣。
孩子们中间,一位白发老人格外引人注意。老人名叫陈德仁,是名民俗专家,他正给孩子们讲冬至的习俗。
“冬至大如年,过冬至可有讲究了”,陈依伯说,搓米时前,还要在祖宗神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
为了这次的民俗活动,陈依伯一晚没睡,就为了赶制这些冬至需要的吉祥供品。一大早,他又赶到社区。
在贡品中,有一对胖乎乎的糯米娃娃,高约10厘米,手里抱着一对金元宝,老人让大伙猜猜娃娃的名字。
“火儿母”,“海儿母”,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陈依伯清了清嗓子,公布答案:这对娃娃叫“回进宝”,与线面、四季花、红菊花同为福州传统冬至节必备的四样物品。这“回进宝”可大有来头。福州早在宋元时期就与阿拉伯国家通商,这些商人多是崇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又称回回。凡与他们通商的人,大多发家致富。这种“回进宝”有了回回进宝之意,成了吉利发财的象征。
摆好贡品,陈依伯把米时分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开始搓。在搓圆时,陈德仁又用福州话教孩子唱歌谣。
当孩子们唱到“搓米时之搓搓,依奶(老娘)疼依哥,依哥有佬妈(老婆),依弟单身哥”时,围观的大人都笑了。
“冬至前夜,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搓米时。上面的这首歌谣讲的就是母亲和两个儿子在搓米时,母亲调侃弟弟时唱的,催着弟弟早日成婚。”陈德仁说,到了冬至当天,早饭就是吃米时。米时先放到锅里煮熟了,再放到豆粉、红糖里一滚,趁热吃。
搓米时时,不少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捏了兔、龟、狗、鱼等动物。陈德仁夸孩子们捏得好,还说了玉兔呈祥、年年有余、狗投富等吉利话。
杨桥河南社区居委会的崔书记说,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办一个民俗活动,希望好的民俗能代代相传。
感谢福州齐先生打本报热线提供线索,奖励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