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泰拳王来莆叫阵北少林
市射协成立
“莆田第一竖”笔下走千山
行道树成垃圾树居民苦难言
仙游18乡镇将建 洪水预警系统
黄土堵路讨补偿尼姑行善开小道
简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田第一竖”笔下走千山

杨金华的“竖”笔苍劲有力,有“莆田第一竖”的美称
 

N本报记者 许爱琼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杨金华出生在华亭镇华亭居委会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欢书画,是莆田画家周秀廷的关门弟子。

谈起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情景,杨金华至今记忆深刻。那一天,为了给周秀廷留下一个好印象,杨金华特意带上了自己创作的几张习作。没想到周秀廷看过之后,微笑着点点头,说他有画画的天赋。临走时,周秀廷还布置给他一些“作业”,要求在一本《图稿》上临摹画谱。过了一个星期,周秀廷看到杨金华的作品,这才正式收下这个热爱书画的学生。

周秀廷的学生如今还在绘画的只有七八个,而杨金华就是其中之一。杨金华成了周秀廷的“关门弟子”后,两人经常互相往来,有时候是杨金华跑到老师家学习,有时候老师也会来到他家指导,这种师生互动长达近30年。杨金华说,老师创作时话不多,但句句精辟,有时候会突然闪现出灵感,然后脱口而出。这也让他渐渐练就随时捕捉灵感的本领。

不久前,市区一位经营鱼产品的大老板找到杨金华,请他帮忙画几条鱼作为“镇店之宝”。杨金华建议为他画一幅《姜太公钓鱼》,寓意“无鱼胜有鱼”。周围的人听了,都说杨金华的创作理念颇有意蕴。

在杨金华的工作室,记者看到房间墙壁上贴着不少纸张,他就在墙壁上创作。杨金华说,这是师爷李耕画派典型的创作方法。面对墙壁绘画,视野更宽阔,头脑也更清醒,更能激发灵感。其实,杨金华更为得意的,还是自己的书法作品。他认为正是书法做功底,才有了自己在国画上的造诣和成就。

如今,杨金华的子女都事业有成,女儿在杭州开了一家公司,要把他接过去享福。但他不愿断了和莆田一些业内朋友的来往,坚持在市区租了个简陋的房间作为工作室。虽然现在已年近70,杨金华仍没有停止创作。他说,恩师当年说过,学绘画需能吃得了苦,更要耐得住寂寞。

【达人档案】杨金华,华亭镇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创作员。自幼爱好书画,师从著名画家李耕之高徒周秀廷,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级展览并被收藏,书画及传略入多部辞书。1993年其国画作品在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中获优秀奖。

【达人绝活】擅长毛笔字和国画,1994年随周秀廷晋京作画,协助老师创作了不少经典作品,如今还收藏在人民大会堂等处。其更为得意的是自己的书法作品,字体中的“竖”笔被业内称为“莆田第一竖”,遒劲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