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渐行渐远的“咯吱”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福州老行当之车枳业
渐行渐远的“咯吱”声

现在,刘师傅只能接些小配件的活
刘师傅在车木上设计花样
木屑纷飞,精致的车木件就是这样制成
简陋的店铺却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肖春道

车木,福州方言叫“车枳”。上世纪60年代,福州车枳业繁荣,光茶亭街就有数十家,而台江区上下杭一带,则达到上百家。如今,偌大的福州城已经很难听到“咯吱咯吱”的车枳声。随着手工业的不景气及塑料制品的大量出现,车枳店也日渐消失,目前台江区上下杭一带,只剩刘露亻弟一家,开在学军路的尽头。

近日,在这家近百年的老店里,主持人看到,简陋的木架上,一根粗绳绕过两条木棍接在轮轴上,刘师傅两只脚踩在木棒上,一上一下带动车斗的旋转,同时,手持刀具将车斗中的木头车成想要的形状。“只要是圆的,我都会做”,刘师傅说,最早车枳不过是做一些讨海的救生圈,纺纱或者弹棉花的圆轴配件,还有福州传统纸伞的伞柄,也是靠着车枳做出来的。

车枳业在福州盛行时,老百姓家中也随处可见车枳制品的身影:装电灯开关的圆木饼、缠线用的木枳芯、家具上镶嵌的车枳品……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车枳”手艺人。61岁的刘师傅,和木头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刘师傅有一手绝活,能给各种陶罐配上完美无缺的圆木盖,让陶罐焕发新的生命力。他经手的陶罐,最贵的20多万元。刘师傅仍清楚记得,当陶罐的主人把陶罐摆在刘师傅面前,脸上流露的惋惜之情。好马配好鞍,陶罐的主人还特意拿出家里的楠木旧家具,让刘师傅做个圆盖。主人跟刘师傅说了自己的要求。两小时后,圆木盖做成,样子正如主人心中所想。

“我现在承接的都是一些零碎的小活,量不大的圆木盖、栏杆、圆桌脚。”刘师傅说,大批量的工业配件都找工厂,用电脑绘图机器完成。月入千元,只能让刘师傅勉强度日。

休息时,刘师傅还会拿起刻刀,在车好的木头上刻朵莲花、雕只蝙蝠。

感谢福州齐先生拨打968111,提供新闻线索,奖60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