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阙文龙 孔瑜 实习生 陈洪 文/图
关注理由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属生物多样性最为敏感的重要地带。该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处同时集黑嘴端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世界上极度濒危鸟种的栖息地。
“最近,闽江河口湿地的鳝鱼滩有许多挖掘机械在破坏湿地,建大型养殖场,湿地面积已越来越小。”昨日,长乐市民陈先生向本报反映,这里的大片湿地被圈占。闽江河口湿地现状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闽江河口湿地日益被蚕食?昨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多辆挖掘机忙施工 铲除湿地建养殖场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位于长乐市文岭镇阜山村的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鳝鱼滩。
在鳝鱼滩上,记者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可清晰看出闽江河口湿地保护范围,还有《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禁止性内容。
在该牌子旁,一片巨大的滩涂上,两辆挖掘机正在开挖湿地,现场已基本平整出一个养殖场。目测面积超过1000亩。
鳝鱼滩的堤坝旁,养殖场连片。不远处,搭建着几座简易工棚,一辆挖掘机正在铲除成片湿地,另一辆挖掘机将开挖上来的泥土堆放一旁,作为养殖场的堤坝。在被铲除湿地的附近,记者看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观鸟屋就在一旁。
“听说这里濒危鸟类很多,我们是专门从江西南昌开车来这里观鸟的。”观鸟爱好者张先生说,赶来看到一些挖掘机在破坏湿地,他们很痛心,希望当地政府立即叫停这种行为。
随后,记者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沿线部分地方看到,在湿地保护区范围和周边,沿岸过度围垦湿地、滩涂养殖,污水随意排放等情况比较严重。
盲目围垦、环境污染 成湿地“两大杀手”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坐落于长乐市和马尾区境内,位于闽江入海口的梅花水道,保护区总面积3129公顷。2007年12月,省政府批复建立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调查中,记者发现,围垦养殖、环境污染,是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他们破坏湿地建的这些养殖场,主要养殖跳跳鱼、虾等。”文岭镇阜山村村民陈先生说。
福建师范大学张教授表示,围垦不仅破坏了滩涂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导致许多濒危的鸟儿们丧失了栖息所在地和饵料资源。最终,失去家园的鸟儿们逐渐靠近人类的活动区。
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近海的不少地方,海飘垃圾成堆,包括不可降解的泡沫、玻璃瓶等。
另外,当地一些渔民将渔船停靠在湿地保护区范围,油污蔓延。记者昨日就看到,一艘渔船上的人将废弃油污直接倒入水中。
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林先生说,他们多次到闽江河口湿地调查发现,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船舶运输引起的漏油事故以及海水入侵等湿地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闽江河口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导致湿地上的草渐渐枯萎,有的鸟儿甚至“饮水而亡”。
环保人士呼吁部门 尽快依法严惩圈地
“闽江河口湿地上已经发现200种鸟类,每年在该湿地越冬的水鸟有近万只,估计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10万只。”昨日,省观鸟协会荣誉会长杨金说,闽江河口湿地成为鸟类迁徙的停歇、觅食和补充营养的重要驿站,水鸟资源非常丰富。
杨金介绍,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处同时集黑嘴端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世界上极度濒危鸟种的栖息地。此外还有东方白鹳、勺嘴鹬、卷羽鹈鹕、遗鸥等珍稀濒危水禽和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现在闽江河口湿地越冬的水禽种群数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四分之一,湿地的水禽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该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闽江的湿地资源将日益减少。”福建农林大学的环保专家陈先生表示。
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说,省人大常委会批复、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去年5月1日已实施,该《办法》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新建任何生产设施。已有生产设施应当限期自行拆除,并恢复湿地生态原状。在核心区、缓冲区内不得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破坏湿地环境最高罚款1万元。
“目前闽江河口湿地遭受破坏的情况,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依法严惩,不要出现‘有法不依’,任由破坏湿地行为日益猖獗。”郑棣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