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广州一富家女
上榜理由:她坐着保时捷看见一晕倒妇女,下车救人后自己打车离开引热议
N望桉
近日在广州宝业路,一妇女晕倒,有路人报警但无人上前。这时,一辆保时捷跑车停下,一名十三四岁少女下来询问情况,见没人帮忙,叫上开车的男子,两人一起将妇女抬到跑车上送医院,自己打车离开。富家女开保时捷救人,是“最美女孩”还是作秀,引发网友热议。(12月26日《广州日报》)
事件本身很简单,复杂的是随后而来的舆论:喧嚣中,有网友说少女思想单纯,所以去救人;更有网友语不惊人死不休,称少女家里有钱,不怕被敲诈……
这就是当下的网络舆论,看到有人做好事,就下意识揣测“新闻背后的新闻”,硬要把简单的事平添几番口水。为什么“保时捷少女”救人却被如此消费?
假如少女对倒地妇女视若无睹,扬长而去,当时围观的路人甲路人乙势必要义愤填膺,大加讨伐“为富不仁”,以显示自己多么有正义感。
这是颇为流行的舆论模式,只要你与官员、富人等沾边,不管做不做好事,都难逃被“网友质疑”的命运。就像这名少女,当时这么多路人围观,她行动了,最后掌握话语权的却是围观者。
不得不说,以网友为代表的一部分公众的心态出了问题,习惯于挑剔,将质疑权推向另一个极端——怀疑一切,觉得所有人所有行为背后都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名做好事不留姓名的少女消失在公众视线中,面对其善举,那么多网友为什么就不能简简单单地赞一声好棒,进而反省小女孩都能这样做好事,为什么我们成年人反倒顾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