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1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孩子永远记住这36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永远记住这36天
12月23日,三胞胎全部平安出院了;父亲祝丽斌说,“没有爱心读者,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家人希望爱心读者为孩子起名,用名字纪念这些充满爱心的日子
26日,三胞胎在医院等候体检
本报曾多次报道“早产三胞胎”
 

聚焦理由

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因为爱心可以传递爱心!

一个月前,来自霞浦的祝丽斌夫妇,生下早产儿三胞胎,出生第一天就进入NICU;借遍亲友,也无法承担每天近5000元的医疗费。

此时,本报“日行一善”搭起传递爱心的平台,很快,120名义工,1100多笔捐赠,20多万元善款……

爱心的海洋创造奇迹,曾经“病危”的三兄弟,如今全部平安出院了。

所以,我们和三胞胎的父母一样,感动于这样的爱心,也感谢所有的爱心读者!

“如果没有海都报的报道,没有全省爱心读者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感谢大家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祝丽斌说,经过家人商量,三胞胎一家决定委托本报“日行一善”栏目向爱心读者征集孩子的名字,用名字纪念这有意义的36天。

祝丽斌说,三胞胎的母亲姓董,随母姓,辈分排名为“兆”,姓名应为“董兆×”。如果你想为三胞胎起名字,欢迎短信或致电主持人热线18650319501。

“孩子一出生就进了重症病房,我甚至来不及看我的孩子一眼。”一个月前,祝丽斌一胎得仨,不想大喜日子成了焦虑时刻:三胞胎早产儿一出生就住进NICU病房,出现了新生儿肺炎、极低体重等早产儿并发症。每天,祝丽斌整个家族都在四处筹钱,以保三胞胎生命。

此事经本报披露后,整整36天,全省读者爱心接力,筹集善款20万余元,三胞胎的命终于救回来了。

这36天,读者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主持人每天都能收到询问三胞胎近况的短信。

终于在12月16日,第一个好消息传来,三胞胎中的“老三”顺利出院,接下来的8天喜讯频传;23日,另两个孩子都平安出院。

祝丽斌说,这8天是生命中最幸福的8天。12月26日,他带着孩子们回福州复检,再见到主持人时,他说:孩子的命是大家共同救回来的。希望读者们能给他的三个孩子起名字,将来孩子们能记住,这个世上有这么多好心人救过他们的命。

36天爱心大事记

11月17日《三胞胎早产儿明天的医药费在哪?》见报,之后的一个月爱心读者和民间公益组织爱心接力不断。

11月19日做客本报的新加坡双胞胎偶像组合By2听说早产儿三胞胎的事情后,在演播厅现场唱了一首公益歌曲,为早产儿三胞胎一家打气。

11月22日下着大雨,福建师范大学西部爱心联盟、协和学院社联爱心社80位志愿者义卖海都报,所得善款全部用作三胞胎医药费。

11月19日、12月4日连续两个周末,120多名义工举办两次全省性募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