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张硕 赵杨/文 包华/图
感动理由:20年前的一次不忍,她和爱人“捡回”孤寡老人,自办敬老院无偿赡养,为他们养老送终;20年里,家庭屡遭变故,即便爱人因车祸罹难,她依然坚持;20年后的今天,她的一烛照亮冷漠世态,感召更多的人加入了敬老暖流中。她觉得,每个人都会老去,你无法预言你的迟暮之年,谁会给你关爱与温暖。但是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在你还年轻时,把爱的温度传递给他们。
他们的结婚誓词
把老人照顾好,把敬老院办下去
三明市清流县余朋乡地处大山深处,在乡里的一处沿山坡地,一家名叫“幸福”的敬老院,20年间先后共有19位孤寡老人住在其中,其中有14位老人长眠于此。
敬老院“院长”黄小清回忆,1991年那年,她22岁,陈诚文是她的未婚夫。陈诚文从小吃过很多苦,坚强独立,经过打拼,经营了个小水电站,承包了乡农网电力的收费工作,这让他成为了当时乡里的“大款”。
20年前的冬天,天寒地冻,山里的气温在零度以下。陈诚文和黄小清到乡政府办事,偶然遇上了2位老人,他们到政府领救济款,却没有领成。颠沛流离的老人触动了小清的不忍之心,“家里没啥负担,就把他们带回去,让老人们安度晚年吧。”没想到,丈夫也是这个想法,两口子一拍即合,向政府提出了赡养孤寡老人的请求。
敬老院开张那天,黄小清夫妇敲锣打鼓,迎进了5位孤寡老人。夫妻俩像儿女一样陪着他们,最初的同情已化为深厚的亲情,孤寡老人有了真正的家。
不久之后,黄小清和陈诚文结婚了。婚礼上,两人承诺:一定把老人照顾好,把敬老院办下去。
他们的爱情结晶
我们的女儿,一定会为我们骄傲
1992年,83岁的邓钱招老人离世,年轻的小两口没有经验,操办起后事来既恐惧又慌乱。寿衣、棺木未提前准备,临时做价钱翻了一倍,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请人连夜赶制。黄小清给老人擦净身子、穿上寿衣,让老人风风光光地走完最后一程。20年间,先后有14位老人病故,黄小清夫妇让他们在人生的尽头,以体面且有尊严的方式离开。
敬老院里有亲情,也有爱情。82岁的陈元勇和76岁的陈香莲,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产生了感情,被细心的黄小清发现了。在她的撮合下,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小清亲手布置新房,为老人操办婚礼。去年,陈元勇患病,以为自己熬不过去了,就把珍藏多年的十块银元送给小清。小清没收,不断鼓励老人一定要坚强。
敬老院成立四五年后,女儿小娜出生了。从小,她就管老人们叫“爷爷、奶奶”。每天放学回家经过敬老院时,小娜总会被老人们“劫住”,老人们将手头好吃的捧给小娜。现在,16岁的小娜已经是高中生了,和爷爷奶奶们的感情还是一样深。“小娜会为我们感到骄傲的。”黄小清说,她要给女儿做一个良心的老师。
她遭遇的家庭变故
父亲、丈夫相继离开,但她还要坚持下去
1993年到2002年这10年间,陈诚文经营的小水电站无力为继,承包的乡电力收费项目,也因改革被收归电力公司。黄小清开始感受到了生活的拮据。
除了经济的困难,家庭变故也接踵而至。去年,小清的父亲住院了,小清拖着因车祸骨折的伤腿,奔忙在医院、单位、敬老院之间。3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小清的右腿也落下病根,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去年,黄小清夫妇买了一块山坡地,准备盖个新房。今年6月20日,陈诚文听说隔壁村有人拆房子,可以买到便宜的木料,便搭摩托车赶过去,不料半路遭遇车祸,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黄小清忍着巨大的伤痛,欺瞒了准备中考的女儿。丈夫去世后,留给黄小清的是尚未盖好的敬老院、等着领工钱的工人和正盼望着住进新房的老人。
她一个人的艰难坚持
风雨过后就会有彩虹,她和亲人们的未来很美
黄小清没有放弃,同事、朋友们纷纷被她感动,伸出援手。国家电网三明市电业局职工筹集善款31.8万元,用于敬老院新屋的修建。三明供电系统还成立了“黄小清扶老基金”和“黄小清敬老奉献志愿者服务队”,扛起“幸福敬老院”这面大旗。
2011年9月29日,“幸福敬老院”喜迁新居,5位入住的孤寡老人喜笑颜开。新房子简单整洁,老人们住得舒坦,小清看着开心。小娜很争气,考上了城关的高中,乐观、坚强地继续她美丽的青春。
都说风雨后会有彩虹,都说善良的人会有好报,在这一片阴霾过去之后,小清和她的亲人们,需要做的只是张开双手,迎接阳光。
据了解,敬老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赡养了19位孤寡老人,他们都活过了75岁,其中5位超过了85岁。最高龄的陈合妹老人,已是96岁了,尚健在。
黄小清说,每个人都会老去,你无法预言你的迟暮之年,谁会给你关爱与温暖。但是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在你还年轻时,把爱的温度传递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