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 新京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安徽界首市采访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一些农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上报的统计表上的人数对不上,有的学校在校人数和上报人数能差出一二百人。
登记学生数分两张表
国家义务教育保障资金规定农村小学每人每年补助535元,初中生每年每人740元。界首市教育局计财股是负责学生人数向上领钱和向下发钱的部门。在这里记者看到,他们的学生数分为两种登记形式:一种是上报给国家的,叫国家报表;另一种是自己内部打好的表格。记者把这两种报表仔细对比后发现了问题。以奉天寨小学为例,在两个表格上,出现了两组不同的数字,分别为558人和435人。
虚报是“教育局布置”
据一位不愿露面的知情教师介绍,他所在的中心校虚报了七八百人,当时布置的时候,学校并没有给文件,是2011年11月18日教育局逐级布置下来的,而虚报的这些学生的名字由小学的校长、班主任来编。往年都只做小学一年级和初一的假学籍,而今年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里全部的学生都要求做假学籍。
界首市教育局副局长任朝斌表示,对此界首市教育局领导并不知情,至于那两份名单也不曾见过。
据界首市教育局计财股统计员谢富强介绍,他们上报国家报表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数字是51586人,而实际上落实拨款表上的数字是36234人,中间差了15000多人。国家下拨款的总数减去实际学生人数下拨款中间的差额是1063万元,而这1063万元大概可以针对学生一万四五千人,这部分钱被用作富余资金的结余了。而一位校长向记者表示,他们并没有拿到虚报人数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