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阮韵晨 李建芳 练仁福 薛辉 张超晖 包华
本报讯 古代私塾先生手拿戒尺,学生稍不听话就得挨板子、罚跪。这样的体罚在现在当然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在提的是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不过,在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三明二中校长刘若嘉却提出一个很新鲜的观点,建议尽快制定“教育惩戒法”。
委员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家长怎么看这一问题?惩戒教育应该如何把握限度与尺度,使之与体罚、冷暴力有本质区别?昨日记者针对这一话题进行采访。
两会现场
【委员观点】“不敢管”老师难给学生纠偏
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手机,当场没收了手机。可是,学生却要求老师返还手机,因为手机是他的私人财产,没收手机侵犯了他的财产权。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师该怎么办?
刘若嘉委员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比如说没收手机、中学生“发禁”、学生上学迟到等现象,老师做出了一些惩罚教育,但遭到学生的抗拒,有的甚至以跳楼、不上学相要挟。几年前在陕西发生一件恶性案件,因儿子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教育”了一番,学生家长便纠集数人将老师殴打致死。
“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再加上老师管教学生出现被殴打致死的恶性案件,导致老师经常陷入不敢管的尴尬局面。”刘若嘉委员认为,从教育术语上来说,有“正强化”教育,也有“负强化”教育,对于学生出现的行为偏差,理应通过适当的惩戒教育达到纠偏的功能。他认为,现在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有社会原因,也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和扭曲有关联。
为此,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对“教育惩戒权”的建议》。提案中说,应尽快制定“教育惩戒法”,赋予教师惩戒权,让教师管学生有法可依,敢管、管好学生。
【各方声音】老师“惩戒权”如何限制?
“老师难道没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吗?本来就应该有,只是不能体罚学生吧?”昨天,针对委员提出的这一提案,不少家长发表看法,有人认为,老师教育学生本就是天职,为什么还要额外赋予?
刘若嘉委员认为,教师的“惩戒权”应该在基本原则、基本尺度、基本操作规范上规范使用,使之避免变成体罚和冷暴力。比如,“惩戒权”应以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基本原则,不能让学生感到屈辱。
“个别学生迟到是常有的事,我们学校有一名老师发现,对迟到学生罚站不仅起不到作用,而且学生也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后来他发明了一种‘惩戒’方式,对迟到学生‘罚’他唱一首歌,这一方式效果不错,学生意识到迟到不对,也接受这样的处罚方法。”刘若嘉认为,教师“惩戒权”应该掌握罚前教育、罚后疏导,就错论错、就错而罚,讲究艺术、处罚得当等原则。
两会面对面
省政协委员侯建明:
糖尿病治疗达标率低应采取措施改变
本报讯 省政协委员侯建明今年带来了四个提案,而他自己最为关注的,就是糖尿病防治规划的问题。
侯建明说,我省糖尿病的发病率在7.2%左右,是威胁我省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但我省民众防范意识和该疾病的规范治疗现状却不容乐观。我省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在普查前尚未被确诊,另外还有大量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约占我省人口的12%左右),可让人忧心的是,我省目前糖尿病专科医师人数不足300人,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糖尿病人群的需要,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造成我省糖尿病治疗达标率较低。
“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动。”侯委员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糖尿病人的常规治疗和管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的病情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两会看点
陈桦感叹:药品招标谈判难
今后可能采取多省联合的方式,把药品定价权从药商手中拿回来
“今年,我希望能更好地解决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
——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
本报讯 昨日下午,在省政协医药卫生界别的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对去年我省医疗领域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讨论热烈。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来到会议现场,听取各位委员发言,并依次回应。不少委员感叹道,整场会不说空话、套话,句句实在,句句贴近民生。
药品招标价格谈判最难
“医改这几年下来,我认为药品招标是最难的。”陈桦感叹说,“在药品招标中,价格谈判是难点中的难点。市面上有些药品是垄断的,药企在招标的时候不但不降价,反而还涨价,不接受就弃标。”
她举例,一瓶丹参滴丸,一场招标下来,药企的要价比原来还要贵了许多。“即使我们有了替代药品,群众和医生都不认可。这样的情况,进口药还要严重得多。”陈桦表示,今后可能会借鉴浙江、重庆等地的经验,采取多省联合的方式,把药品定价的权力从药商手中拿回来。
医保问题成讨论热点
昨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不少政协委员都不约而同谈到了医保问题。
省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晓春说,很多患者都反映医保允许报销的药,可医院开不出。医保目录和实际用药不衔接的问题,加重了不少患者的药费负担。
陈晓春直言,医保的药品目录已经沿用了多年,甚至已经淘汰的药物还在目录里,这样的医保目录亟待修正。
“现在,哪家医院的药品数量没超过一千种?”陈晓春举例道,北京协和医院的用药目录不超过1000种,但它的医疗质量全国最好,这说明药种并不在多,而在于精。他还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委托医学专家凭着客观依据,来确定什么药是患者必须要用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
基层医院工资低缺乏吸引力
在讨论中,一些政协委员也共同关注基层医疗人才待遇低的情况。
“现在的工资对年轻人一点吸引力都没有。”省政协委员、永泰县中医院副院长黄玲说,去年他们正式招聘了一名医大的本科生,可才五个月,他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工资低。
陈桦副省长总结说:“人才下不到基层,说到底就是待遇低。加之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年轻人更不愿意去基层了。”
省政协委员李泉佃:
农药残留检测 应立法
省政协委员李泉佃:时下我省不少地方,尤其城区的大型菜市、超市都已设有快速农残检测仪,但市民对菜市、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极为不放心。客观地说,这些检测仪大多成了摆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管理者不重视,有的虽然检测了,但结果如何却不公布。这样,不仅消费者不知情,而且对违规者也起不了震慑作用。此外,由于检测人员不专业、技术跟不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检测仪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对市场、超市,要配专职检测员;对检测结果要即时、准确地公布;建议立法出台农残监管条例,并颁布实施。
团省委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应关注
团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建议,我省是用工大省,其中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团省委去年9至11月对全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做的调查显示,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心理压力较大”、“缺少人文关怀”以及“缺乏有效的发展提升渠道”等问题。
团省委建议广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并不断完善维护他们的权益保障机制,以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从情感上、待遇上真正融入城市和社会。
省农工党建议:
吸引民资参与文化单位改制
2010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524亿元,但我省只有601.66亿元,不足广东的1/4。2010年我省文化企业主营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仅有1500家,不足10%,呈现“小、散、弱”的特征,在连续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我省无一家文化企业入选。
为加快我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省农工党建议,我省应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免征初创期税收、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创办,并加大对文化产业用地的保障力度;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制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