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想回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想回家
这些外来工的孩子,在福州出生,在福州长大,今年春运,是他们第一次“回家”
坐进妈妈的小背篓,第一次踏上漫漫回乡路
快到火车站了,6岁的晋成却哭着不肯走了,他父亲一直哄着他
要进站了,这娃娃还玩得正起兴,别的可以不带,这玩具是非带回去不可的
2岁半的达州女孩宇娟怯怯地望着车站的人流,她也是第一次回家
 

N本报记者 张伟 江方方 王浩志 实习生 游丽萍 文/图

眼看着快到火车站了,6岁的晋成突然哭出声,拽着老爸的衣服,就是不肯往检票口走。“这孩子,人家哭着要回家。他倒好,不肯走了。”38岁的晋洪林一边哄着孩子,一边跟记者解释,有点不好意思。

在这个城市,有不少像晋成这样的农二代或农三代,他们生在福州,长在福州,故乡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陌生。他们觉得,福州的出租屋,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回乡却成了“离家”,因此,他们不愿回老家。今天,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这一特殊群体。

2007年,来自贵阳的晋洪林跟老婆一起,到长乐一家纺织厂打工。因为家里老人年纪太大,两口子就把儿子带了过来。一晃4年,小晋成在长乐读完了幼儿园,贵阳老家竟一次都没回去过。“也难怪这孩子。”晋洪林搂着儿子,少见地温情,“他的玩伴都在这边,贵阳话估计都说不清楚了。”

鼻子抽了两三分钟,新买的衣服都被眼泪弄湿了。在记者的镜头前,晋成大概也觉得“丢面子”,擦擦眼睛,拉着拖包,跟着爸爸朝检票口跑去。

跟晋成一样,2岁半的达州女孩宇娟也哭丧着脸,她也是第一次“回家”。宇娟是在福州出生的,前两年春节,老家达州太冷,父母不敢带她回去。今年爷爷奶奶下了“最后通牒”,再也不想忍受只能在电脑视频上看孙女的日子了。于是,宇娟的爸爸、妈妈决定,熬上44个小时,坐临客回家。

当然,也有乐呵的。比如那个在广场水泥地上玩街舞的河南娃,还有那个跟妹妹卖弄歌喉的江西男孩,他们也都是生长在福州的外来工子弟,只是年纪稍长。对他们来说,这趟回家,就当作旅行好了。

在火车站广场转悠了一个下午,这些“不想回家”的孩子,是记者印象最深的。跟他们的祖父辈,甚至父辈不同,“老家”对他们,只是家人嘴上挂着的一个名词。千里之外的山山水水,激不起他们丝毫“故土”的留恋。因为福州的出租屋,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