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6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唐山》的大访谈和微访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唐山》的大访谈和微访谈

中间拿话筒者是《我的唐山》的作者林那北
著名评论家陈晓明
 

N本报记者 郭大路/整理采写

本报讯 1月9日,一拨评论家、出版人和作家聚在北京国展边上的一个咖啡馆里,话题是福建作家林那北的新作《我的唐山》,一个小小的沙龙很符合“文艺”的气质,沙龙的标题也很“文艺”:蚯蚓般穿过历史(本报1月10日A37版曾作报道)。

这本被定义为“中国第一部再现唐山过台湾历史的长篇小说”更是获得了从评论家到读者的一片叫好。

除了上面说的那个沙龙,本报也组织了林那北与读者互动、更为感性有趣的微访谈。两种访谈,相映成趣。

大访谈

时间:1月9日

地点:北京

主持:福建师大教授林焱

嘉宾:著名评论家、北大教授陈晓明

著名评论家、沈阳大学教授孟繁华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

北京天罡影视公司老总、电视剧《我的唐山》制片人吴军

东宇影视公司董事长、纪录片《过台湾》制片人肖锋

海峡书局总经理林彬

评论界说:第一部史诗性再现唐山过台湾历史的长篇巨作

林那北:唐山过台湾这段历史非常丰富,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肌体上非常重要的一根骨头。有专家认为,目前台湾居民有百分八十左右来自于福建,而这些福建的居民又大多是从中原陆续南迁来的。如果有兴趣介入这段历史,一定会发现它的复杂、庞杂、丰富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林焱:林那北写作历史不是第一回了,她之前的《三坊七巷》就是写福州的民间,和央视合作拍成纪录片,获过中国十大优秀纪录片奖。这一次《我的唐山》的时间背景应该是1874—1895年,这21年间的故事有很多细致的历史背景,很多民情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福建特点的那一块,和台湾相近的那些,包括地区宗教、民族风情、典故,这些细节都很好玩,比如小说写到的人物是一个戏班子的角,福建的戏剧和台湾的戏剧交流一直很多,那时传过去的戏剧,演员到底怎么表演、演员的生活形态等等。我是比较挑剔的,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还没有找出太多毛病,经得起挑剔的考验。

孟繁华:《我的唐山》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稀缺的题材。大陆先民赴台湾开基是我们过去不了解的,我们对台湾的了解也就限于郑成功的层面上。她写的是台湾的历史,而且完全是一个虚构的历史。因此,这部小说中着重写的不是先民如何在台湾开基的事情,更重要的还是情意,写人际之间的关系。《我的唐山》里面有宏大叙事,比如说当台海两岸还没有统一的时候,我们试图把两岸统一起来。现实生活中台海现在还没有统一,在文学里面先要把它统一起来,这本身就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意味在里面。宏大叙事是背景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写人,写人际关系,写男女,写长幼,写夫妻关系,这种关系中透露出无限情意。

陈晓明:历史小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写作。网络上可以穿越,所有的细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性问题都被放到一边。但林那北却在做着硬功夫,做了大量的案头笔记,读了多少卷的书,对那么一段历史的记录非常到位,她也有还原历史的能力。

还原历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部小说在历史方面是很结实的,非常有说服力的,非常精致、精细和朴实的。这部小说的特点是写了一段大历史、小人物,这种小说很难写。过去我们写大历史、大人物,怎么写都有可能。但是写小人物,要回到我们极为朴实的生活当中,在这一点上这部作品上做得非常好。细节、情感的层次感处理非常的透彻,这一点看出林那北把握生活、刻画人物以及把握心理的功力。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林那北“起飞”的状态,一方面她有驾驭历史的勇气、迎接挑战的信心;另外一方面,她处理生活的细节,把握得非常紧实。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说林那北的历史有价值是因为她确实很真实地还原了闽南的生活,还原了台湾的生活,而最重要的是看质地,看她给出了小说什么样的生命。要还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想象,不可能有太多的艺术的把握。但另外一方面,要给出历史的质地,给出活生生的生命,难度恰在这里,在最后的结合点上。林那北的作品在大的方面有非常大的构思,小的方面,每一个主角性格中各自有细微的差别,一种性格的把握,林那北在这方面是有创新的,她的人物写得非常有质地。

艾克拜尔:《我的唐山》在我们《中国作家》2011年第8期刊登过。这个作品的价值,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感觉到。一部长篇小说,从起点是一个谜,到最后结束的时候把谜底告诉你,不是作者告诉你,是人物通过他的命运经历以后走到这一步,我觉得现在的大作品都是这样的。作为主编,我认为这是去年发表的几部好作品之一。

影视界说:官员和百姓都爱看

吴军:拿一部电视剧来说,小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林那北的这个小说核心问题恰恰就是“唐山”,几个小人物二十多年命运起伏能反映出海峡两岸的历史脉络。台湾是属于中国的,是一脉相承的,是不可割断的,这是大的、宏观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点。还有一个点,就是故事所具备的商业性,爱恨情仇,它又符合了很多剧本改编创作的需要。所以,这部剧无论是从老百姓落地的角度来看,还是国家的利益来看,它都很接地气,很接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把一种最落地的东西、一种和民生的东西相结合,最后反映大的现实问题。实质上,这样的作品是当今中国官员最关心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是老百姓最爱看的东西。

肖锋:林那北的作品,像《过台湾》、《我的唐山》这样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99.99%的人不了解近四百年台湾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这段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林那北的这几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有所回答。再现这段历史,对我们大陆的观众和台湾的观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这两部作品都是两岸同时播放的。

出版界说:用心思来谋划!

林彬:这部书稿是我近年来看到表现两岸题材中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去年接到书稿以后,我们请了世界图书装帧设计最高奖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获得者张志伟进行整体设计,包括水的波纹的运用,下面一个小小的人,它是戏剧人物的造型,以及腰封闽南建筑的模切、船的亚油印刷等特殊工艺,这些与书的主题相关的元素和工艺的运用,独具匠心。还有书的内页,用的是双色套印,其中一色是蓝色的,因为我们这本书是反映海峡两岸的题材,所以我们选用了蓝色作为全书的一个基本色调,都是很用心思的。

微访谈

时间:1月9日—1月11日

地点:微博

嘉宾:海都文化周刊读者

有关写作

@A迹蔓延:听说你上课时把小说藏在抽屉里看,晚上则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有一天玩疯了,把书包也丢在操场上,别人捡了一看,里头竟一本课本都没有,除了小说还是小说。文学应该在那时候发芽的吧。

林那北:是真的,那时大概读高一。主要是那时读书无用,大家都不用心,所以看小说去了。

@黑皮兔微博:写作是要有天赋的,可是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知道林老师上过鲁院作家班,很好奇作家班是教授什么内容的?仅是一种荣誉还是真的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林老师能否就“如何提升写作水平”给读者指点一二?

林那北:任何场所、任何师长的作用,对于一个人而言都是相对的,有没用与悟性有关。鲁院是个好地方,至少它提供了一种文学气场,也开阔了视野。我喜欢并常常怀念那个地方。

有关新书

@家住金山:看过林那北老师的《三坊七巷》,很喜欢,不知《我的唐山》是否和它有关联?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旅游名片,林那北老师为它做了很好的注解,《我的唐山》是否延续书写了福建的传奇?很期待一睹为快!

林那北:无关联。有关的只是福建这块土地上的历史,《三坊七巷》是真实记录,《我的唐山》是虚构历史。

@福州心理咨询师李贤圣:有位学者说过台湾的人文环境有股民国遗风,也就是说民国时期一些好的方面在台湾地区得以保留下来,林那北老师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呢?

林那北:其实你已经替我回答了。说真的,同意。

@王者之风166_fm8:历史无情,人有情。林那北是否用一笑泯恩仇来纾解爱恨情仇呢?

林那北:冤冤相报是人类最丑陋的恶行之一,我希望所有的伤害与仇恨最终都能化解在一笑之下,所以这部小说最后所有的人物都在这种暖色调下把彼此二十多年的纠结化解掉了。

有关美貌

@小龟的酷逼生活:亲……你是喜欢平刘海还是斜刘海呢?为什么呢?

林那北:我喜欢大海,没在意刘海,亲……

资讯:目前中篇小说选刊官方淘宝网站 http://t.cn/S6R2Lg已经率先8折出售,当当网、卓越网以及各地的新华书店也将陆续推出。

□下期微访谈

明天,薛行彪《大爱如山·闽都写意油画展》就要在福州画院展出了。薛老师1944年生于福清,1965年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进修毕业,历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画院名誉院长,还担任过第九届全国美展评委。

在福建美术界,他是德高望重的泰斗级人物。这次的画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特意为他出任学术主持。画展从今天开始展到18日,去看看他的画展吧!本期的微访谈,就是#大爱如山·薛行彪#!现在,上微博,@海峡都市报文化周刊#大爱如山·薛行彪#+问题,薛老师签名艺术画册就是你的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