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梨园有娃初长成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园有娃初长成

压腿是必练的基本功,刚开始时压不下去,经常疼得眼泪直流
小姑娘耍起大刀来虎虎生风
拿大顶
腿夹着纸板,练习蝶步出场,持续一个小时的跑场,常练到脚抽筋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马俊杰 实习生 罗金红 文/图

本报讯 莆仙戏被誉为南戏活化石,前几年,莆仙戏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境况。2007年,在莆田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莆田市艺校开始进行改革,免费招收学员。时隔5年,记者来到这所莆田市唯一的莆仙戏艺术教育机构,看看这些免费学艺的小戏娃的学艺情况。

入校的初衷都挺简单

有的是耳濡目染下对莆仙戏着迷,有的则是觉得演员妆容漂亮、动作优雅

记者来到艺校时,2007级的学员正在排演折子戏《四郎探母》,长相秀气的小姑娘付莹,在这出折子戏中扮演佘太君。付莹今年17岁,她是艺校改革后的第一批学员。别看她年纪小,可是演起佘太君来,那眼神、那动作,十分到位。她是班上的佼佼者,还未毕业,就已经上台参加莆仙戏演出。

付莹说,她的父母也是莆仙戏演员,自己从小就跟随戏班下乡演出,可以说就是在戏台旁长大,听惯了唱戏声,立志要当一名出色的莆仙戏演员。

“我父母得知我想当莆仙戏演员,他们觉得很意外。”付莹说,吃够了走南闯北演戏的苦,父母不想让孩子像他们一样艰辛,他们极力劝阻她打消念头,可最终还是拗不过她,只能嘱咐:“要学就要学出个样!”

压腿,走蝶步,练毯子功,对于她来说,4年来每天都在重复训练,动作早已是驾轻就熟。如今,距离毕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付莹很珍惜在学校剩下的学习时光。付莹说,虽然现在她演的都是客串角色,但能和莆仙戏优秀的演员同台演出,为莆仙戏艺术发扬尽点绵薄之力,她已经很满足了。付莹有个希望,将来能成为像王少媛院长一样优秀的艺术人才。

与付莹不同,16岁的曾黛妹想学莆仙戏的原因很简单,只因觉得舞台上的演员妆容漂亮,动作优雅。然而,入学三个月,她才知道光鲜的外表背后满是艰辛的汗水和泪水,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学习的过程都不容易

劈叉、压腿、翻跟头、腿夹纸板跑场……从早上学到晚上,两三个月就磨破几双鞋

每天清晨5时,当同龄的孩子还捂在被子里熟睡时,她们已经走进学校的练功房开始早练;7时许,吃过早饭,开始上课;午休后,下午2时20分,又开始练功;晚上还要学习文化课。这就是艺校一天的学习安排。

“为了练蝶步,仅仅两三月的时间,我已经磨破了两三双鞋子,脚都抽筋了。我们在腿上夹纸板,每天跑场一个多小时,腿都麻了。”曾黛妹说,“看着师兄和师姐们在舞台上表演莆仙戏,我觉得他们很不容易,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好莆仙戏。”

记者了解到,莆仙戏中最经典的蝶步步法一般用于演员出场。莆仙戏的蝶步,确切地说应该叫做“贴步”,行走时要两脚前内侧轮换相摩擦,两脚尖左右相换向内而一翘一落地行进。尽管是基本功,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

蝶步仅仅是莆仙戏女行当中的一项基本功,除此之外,其他科界动作、毯子功、把子功等等,无一不需要刻苦勤练。特别是形体训练,在练功房里,学员们常常会被某个动作折磨得掉眼泪。基本功“翻叉”、“劈叉”、“拿大顶”、“翻跟头”,腿毯和身段也是必练科目,属于腿毯的压腿和下腰,练的时候腿要扳得笔直,两腿成一线;腰要下得干脆,后仰下去,双手摸到后脚跟。有时动作做不到位,老师会很严厉地批评,受不了的学生还会当众哭鼻子。虽然学习很辛苦,但孩子们还是很喜欢莆仙戏,哭完了又笑嘻嘻地去练功。

17岁的刘娜媛刚开始练侧手翻的时候,由于动作不熟练摔到了头,疼得咧嘴,她涂上药水揉一揉又接着练习。她脚上鞋子内侧,已经磨出了三四个小指头般的洞,鞋底的防滑痕已经磨平,两个黑洞特别显眼。天道酬勤,她的努力也赢得了一些表演机会,“去妈祖剧团演过刘涛扮演的妈祖的玩伴和一个小丫鬟。”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她还在福州梨园盛世百花红上表演了经典剧目《叶李娘》,等学艺更精了,还想去更大的舞台。

因材施教老戏种新魅力

“莆仙戏艺术有了这些种子就总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作为莆田唯一一位获得“梅花奖”的莆仙戏艺术家,莆仙戏剧院院长王少媛说,学校为培养这批小戏娃,对教学进行改革,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为他们请来各个行当的莆仙戏老艺人口传身教,把他们分为生旦净末丑定向培养。如今,这些小戏娃正在勤学苦练,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莆仙戏剧种在他们身上将继续绽放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少媛告诉记者,在今后将把莆仙戏剧院、艺研所及莆田市艺校三者结合,进一步提升莆仙戏的综合实力,全方位做强莆仙戏事业,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莆仙戏艺术、不断打造舞台精品、培养莆仙戏表演后备人才、满足广大群众观赏高水平莆仙戏表演艺术需求作出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