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福建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爱村里的新年味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爱村里的新年味
2010年6月,顺昌遭遇特大洪灾,全县有1566户农民住房严重受损;眼看春节来了,不少受灾户已搬进重建起来的大爱村援建房
建设中的上凤慈济大爱村
布置装修一新的家,准备迎新年
吴土根捧着新房的房产证,拉着老伴请记者拍了一张合影
 

N本报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通讯员 林峥嵘文/图

本报讯 这是一个刚刚在地图上被标明的地点,它有一个特别的村名——大爱村,村民形容他们“原来隔着山头,现在楼上楼下。”

2010年6月18日,南平顺昌县遭遇特大洪灾袭击,全县有1566户农民住房严重受损或倒塌,灾后重建情况牵动着人们的心。今年1月3日,占地108亩的顺昌县洋口镇上凤大爱村正式开村,这不仅是顺昌县“6·18”洪灾最大的集中重建点,也是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单项援建项目。日前,记者赶到大爱村,去感受村民即将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开村仪式上打起糍粑唱起歌

静静的富屯溪沿着316国道而行,在一片平地上,几十栋小楼拔地而起。走进上凤大爱村,平整的水泥道路、漂亮的园林绿化和规划整齐的楼房,加上随处可见的卫生、健身设施,记者第一感觉就是仿佛来到大城市里的居民小区。

在5层小楼间,不少住户的阳台上挂起了红灯笼,地上还能见到鞭炮的红纸屑。“1月3日,大爱村才举办了开村仪式,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顺昌县政府有关人士说,2年前的“6·18”特大洪灾中,全县1566户农民住房严重受损或倒塌,为无家可归的他们重新建一个家成为当务之急。

“灾后11个集中重建点的重建任务相当繁重。”有关人士说,灾后不久,通过当地政府的联系,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义工们就赶到重灾区之一的洋口镇实地察看灾情,决定捐建洋口上凤这个安置受灾群众户数最多、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集中重建点,“通过选址,这里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好,可以避免再次发生洪灾带来的灾害。”2010年10月,大爱村开工建设,“规划占地108亩,设计建造‘4+1’套房式户型,共计32栋400套,将安置受灾最重的洋口镇田坪、谢坊、大坪、道吴等几个村的重灾倒房户1400多人,可以想象工程有多大了。”

经过努力,14个月后,投资4600多万元的大爱村在春节前启用,“在开村那天,村中广场上挤满了上千名入住村民、慈济基金会义工以及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参加仪式的村民们回忆说,那天他们做起了只有在喜庆或酒席上才有的打糍粑,唱起了自编的畲族民歌,“特别是领房产证时,好多人高兴地哭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重新有了一个家”

随着新村建成,村民们陆续乔迁新居,还有年轻人办起了喜事,“每天都有放鞭炮的。”当记者走进其中一户人家时,50岁的吴土根和老伴正忙着挂大红的中国结、灯笼等,房间里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重新有了一个家,第一次在这里过春节,能不好好准备一番吗?”吴土根说,原来他们住在大坪村龟山自然村,“那是在大山里面,房子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2010年6月18日,暴雨、山洪、泥石流袭来,“水淹到房子一米多高的位置,出村的路塌方,我们只能沿着山势往高处爬。一路上不断遇到泥石流。没有东西吃,就直接吃野果;没有水喝,就直接喝雨水。”暴雨中,上百名村民在山上呆了一晚,“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走出山。”一个多月后,当吴土根再次回到村里,“都认不出来了,田里都是从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村里的房子几乎全都被冲塌,压在厚厚的泥巴下,家没有了。”

在新家厨房里,放着一台冰箱,箱体上还留着刮不掉的泥迹,“用手扒了一天,这是唯一从家里扒出来的东西。”吴土根讲,带着这台冰箱,全家人先是住到暂时安置点的帐篷房里,“后来又租了好几个地方住,流浪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正在为何处安家发愁的吴土根,接到通知,“说在上凤为我们重新建房,激动得不行。”一有空,他就会到工地上看看,“铺了路,房子一点点建起来,那时就对自己说,家要有了。”

“新家有了,心安下来了,就要好好为将来努力”

去年底,吴土根拿到新房钥匙,“第一次走进新房,真不敢相信,4间房间,还有客厅、厨房,快100平方米,完全够一家人住了。”他说,这么好的房子,自己只要花1万多元。

更让吴土根惊喜的是,原来同村的人就住在同一栋楼里,“原来大家还隔个山头,走动不方便。这下好了,变成楼上楼下,大家常来常往,换个新地方也不会寂寞。”

东拼西凑几万元,把新家装修好,吴土根一家便趁着年前搬进新家,“家具都是新买的。”虽然装修还有些简单,但吴土根却感觉非常心满意足,说着他拿出珍藏的房产证,拉着老伴请记者拍了一张全家福,“真真正正又有了一个家,太高兴了,比老屋好多了。”吴土根说,早早就开始为今年春节做准备,“买些好吃的,再买一大挂鞭炮,全家热热闹闹地过新家第一个年。”

除了为过年做着准备外,吴土根和村民们还在谋划着来年做什么,“新家有了,心安下来,就要好好为将来努力。”几位村民说,洪灾冲毁了农田,“我们就把宅基地清理出来,复耕成农田,一过完年就可以开始耕作了。”村民们还说现在新家距离县城近,交通也方便,“想做点小买卖,或者是去打工,多挣点钱,生活会变得更好起来。”

当记者离开大爱村时,工人们还在忙碌着建设畲族民俗馆等村里附属工程。细雨纷飞间,村里再次响起搬家的声声鞭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