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有外出的计划,无论是回家探亲,还是出游度假,都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充满期待。
骨科专家提醒市民,春节期间正逢冬季最冷的时节,身体容易僵硬,再加上穿得多,身体笨拙,使这个季节成为各种摔伤容易发生的“多事之秋”。在自驾车出游、到北方滑雪等精彩的假期“节目”时,如果不注意做好自我保护,同样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及身体。
腰部怎么办?长时间驾车预防腰椎“共振现象”
“每年春节前后,因为驾驶不当而受伤的患者都不少见。”省二院康复医院脊柱专科蔡树和主任介绍,对自驾人士而言,腰部、脖子和小腿是三个最需要保护的地方。其中,腰椎间盘蜕变、肌肉韧性降低及关节增生都是长时间驾车可能给腰部带来的“副产品”。
由于驾车过程中人的腰部处于屈曲位,此时受到的压力本身就比站立时要大得多,“如果还一直处在颠簸状态下,无疑更是雪上加霜。”由于汽车启动后会产生振动,驾车者事实上一直处于一种振动环境中,而研究发现,汽车行进过程中发动机与路面的颠簸对驾驶坐椅产生的振动,与人体腰椎本来就存在的振动频率恰好都处于低频振动范围。“两种振动同时作用于驾驶员的腰椎,很容易产生共振现象,加速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小腿怎么办?一直踩油门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
“对自驾人士而言,小腿也是一个容易受伤的部位,如果不小心患上筋膜间室综合征,有些人甚至可能需要接受手术。”蔡树和说,现在很多车都是自动挡,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时驾车者的右脚经常踩着油门踏板,“肌肉本身也是需要营养的,如果小腿肌肉总是处于绷紧状态,循环不通畅,不仅营养跟不上,代谢也会停滞,就相当于被压伤一样。”
小腿长时间处于应力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不仅会发酸,由于肌肉缺氧,还会出现组织细胞水肿,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坏死,使人感到剧痛,无法活动。
颈部怎么办?坐车打瞌睡诱发“挥鞭样损伤”
自驾车时需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对驾驶者的颈部健康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颈椎肌肉痉挛、颈椎微错位等都是长时间驾车可能给颈部带来的危害。“建议开车时最好能每隔一个小时停下来休息10分钟左右,做做操活动一下脖子,使脖子得到适当的放松。”
建议乘车者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最好也不要打瞌睡,“尤其是在颠簸比较剧烈的道路上,汽车经常变速、刹车,而人在打瞌睡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对颈部保护力度不够,一不小心就可能诱发‘挥鞭样损伤’,造成颈椎脱位。”
健康过大年·外出旅游
孩子别坐副驾驶位
有关专家提醒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即使有人抱着也不行。“孩子应该坐在后排,而且同样要系好安全带,如果是大人抱着,要特别护好颈部。”因为副驾驶是一辆汽车中最危险的座位。当意外发生时,驾驶员出于本能会躲避危险,猛打方向,使副驾驶位受伤机会增大。而且,很多汽车的副驾驶位上都装有气囊,一旦汽车受到撞击,气囊打开时的冲击力是孩子无法承受的。加上小孩子比较顽皮,坐在副驾驶也容易干扰驾驶员。
去北方预防摔冻伤
一直以来,到北方看冰灯、滑雪都是不少福州人向往的春节出游项目。附一医院骨科张文明主任医师提醒说,春节到北方旅游的市民,要特别小心摔伤和冻伤这两个意外。北方天气比福州冷得多,刚到那里时南方游客可能因为兴奋,并不会觉得太冷,但如果保暖不充分,手脚等部位可能逐渐感到麻木、迟钝,最终造成冻伤。
对于初次尝试滑雪的游客,建议最好找个教练陪同,或是在人较少的地方滑。有些雪地结冰本来就很滑,加上大家都带着长长的滑雪器具,如果前面的人不小心摔倒,后面的人很容易跟着撞在一起,伤着其他人。此外,摔跤时也要讲究“技巧”,要尽量控制住摔的方向,比如可以让屁股着地,而不要摔到头部和颈部。
运动扭伤要先冰敷
和三五好友打羽毛球、篮球、踢足球,也是春节期间不少市民会选择的运动项目。骨科专家提醒说,膝关节、踝关节等小伤是进行这些运动时经常会发生的意外,在处理时也容易走入误区。
很多人认为小伤不大,往往自己擦点油,但一般而言,在最初24小时应该先选择冰敷,而不是去揉,这样才能在止痛的同时减少出血,并为后期治疗赢得时间。”专家提醒,在运动中出现拉伤或扭伤,一般都会引起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剧痛,有骨头摩擦的感觉,甚至关节已经出现变形,要尽快就医。”
如果伤势没有大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依靠骨骼和肌腱的自身修复能力进行修复。骨骼和肌腱的自身修复能力非常强,也是身体里唯一一个修复后可以不留下疤痕的器官,但是它的生长速度慢,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受伤修复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所以要给它足够的时间修复,并且在修复期间尽量不要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