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张伟 王浩志 林海峰 马海涛 实习生 游丽萍 文/图
1月17日23:15发自江西南城县
似乎是体谅外来工千里返乡的艰辛,连绵了四五天的阴雨,终于停了。
天晴了。
昨日上午8时,位于闽侯竹岐的中石油闽穗加油站,集结了300多辆绑满行李的摩托车。由海峡都市报联手江西江南都市报和中石油提供后勤保障的“铁骑回乡”行动,从这里启动出发,沿着316国道,一路护送江西籍外来工回家,全程超过600公里。本报特派4位“新春走基层”记者全程护送,记录下千里返乡的点点滴滴。
海都春运直通车7年扎根基层
“这已经是海都报春运直通车报道的第七个年头。”在昨日的出发仪式上,海峡都市报总编辑孙德坚说,7年来,为了让辛苦一年的外来工兄弟能回家团聚,过个好年,本报组织过爱心大巴、爱心专列、爱心专机,受益的外来工群体超过万人。这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也是本报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媒体使命。
中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韩非,一大早也来了。“送送大家,一路平安!”韩非说,公司这次拿出8个加油站作为“返乡驿站”,保证返乡铁骑“有油加,有饭吃”,而且都是免费的。“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是该公司的服务理念,此次保障“铁骑回乡”,正是该理念的具体体现,希望外来工可以开开心心启程,平平安安到家。
天冷、车坏后勤保障给力
“铁骑回乡”征集报名一周来,有300多位江西籍外来工愿意接受特别行动的后勤保障。昨日,我们一起出发,一路同行。作为我省第一个由媒体发起的护送外来工铁骑回家的公益行动,“铁骑回乡”得到了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昨日,人民日报、中新社、福建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派出记者陪同返乡铁骑,全程采访。
出了福州,一路到江西,基本都在山区行进,即便是中午,气温也都在10℃左右。尽管穿着秋衣、毛衣、皮夹、外套和风衣,每次停车,外来工兄弟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加油站的开水壶前,一杯接一杯地把姜茶灌下去。
尽管冷,大家还是不愿意多休息,咬着牙往前开,早一分钟到家也是好的。王恒辉师傅带着老婆孩子,在古田段拐弯时,一个打滑,车子硬生生摔在路边,儿子的额头都被磕破了。让王师傅更发愁的是摩托车轮胎爆了,钢圈也变了形。最后,记者开着采访车跑到两公里外的摩托车修理铺,把师傅请来修好车,这才放心继续前行。
顺昌警车护送江西有人迎接
庆幸的是,途径顺昌时,当地警方特地派出两辆警车,全程护送返乡铁骑。该县交警大队长吴明云亲自驱车开道,一直把铁骑送到邵武顺昌交界处。长途奔波了12个小时,昨晚8点,返乡铁骑终于抵达闽赣交界的资溪县城。在这里,江西当地政府特地搞了一个欢迎仪式,很多外来工师傅再也撑不住,一屁股坐到路边,连开水都是工作人员送过来的。
当大家重新骑上摩托车时,疲惫的脸上又重新有了光彩。离家越来越近了,再坚持一下,有些人还来得及赶回家睡觉。不过,对于那些家在九江、景德镇等地的外来工来说,小年夜注定在旅途中度过。
昨晚近7时有人到家报平安
昨日18:44,赵勇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平安到家了。正吃饭呢!”他是此次返乡铁骑中,第一个报平安的。他家在江西黎川,距离福州420多公里。
陆陆续续地,报平安的短信和电话纷纷来了。但更多的人,还在路上风雨兼程。截至今日凌晨,记者还陪着一对外来工夫妇,和他们的一儿一女,在南城县的村道上疾驰。
辛苦了一年,终于回到家。亲人相见,是欢笑,是泪水?明日本报将专题报道吴应龙一家的返乡路,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