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练仁福/文 张超晖/图
本报讯 18日19:15,一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来的航班,缓缓停靠在福州国际航空港7号停机坪。旅客们开始拎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下机,早早在停机坪等候的葛明建和他的同事们,也立即开始了忙碌而紧张的“飞机保姆”工作。
葛明建戴上耳机,操起专用手电,依着手中的表格,逐项逐项对飞机开始“体检”。“我们严格依据表格上的检查流程,看一项,查一项,签一项。”葛明建说,飞机只是短停,因此“体检”也相对简单一些:主要包括查看飞机的外表有没有凹坑、裂纹,飞机有没有外表性肉眼可见的结构性损伤,飞机的起落架轮胎是否需要更换等等。葛明建在做机务检查时,航食配送、航机加油、行李装卸也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葛明建今年55岁了,从事机务维修工作已经超过15年,是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资历最老的机务维修人员。航空机务检修一般分为航前、短停、航后检修,葛明建从事的主要为短停航班的快速检修。
“干我们这一行的,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认真,每一个地方都马虎不得。”葛明建说,飞机部件多为高精密,他们用肉眼面对密密麻麻的仪器、网线,时间也很紧,因此需要机务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过硬的业务功底。“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撞上小鸟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他说,“体检”的时候他们就像是护士,要是在“体检”中发现故障,大家就得立即展开排查,角色也变成了医生,再通过“手术动刀”,把故障一一排除,绝不让任何一架飞机“带病”出港。
“工作全是室外作业,夏天热,冬天冷,再遇上大风大雨天那就更加难受了。”对于机务维修人员的苦,葛明建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说,盛夏时节,停机坪地表温度经常达六七十摄氏度,在狭小空间里紧张作业,人是全身湿透的;而严冬时经常是被寒风冻得连东西都握不稳。“我们是谁签字谁负责,因此压力也特别大;经常是夜里睡觉时都还在想,今天检查有没有哪里漏了,哪里是否看清楚了,精神上的那根弦始终是绷着的。”
在与记者交流时,葛明建说话的声音很大,他说这也是长年干这一行落下的毛病。“现场的噪音至少在100分贝以上,即使戴上专用耳机,一趟检修下来耳边仍是嗡嗡嗡作响。”他说,久而久之听觉肯定受到一定的影响。
葛明建说,一天时间他们一组大约要检修10多部飞机,春运时各航空公司航班都加密了,他们工作强度也大多了。“我们是跟着飞机走,有飞机就要上班,因此春节值班也很正常。”
18日20:00。葛明建通过耳机与机长通话,飞机一切正常,可以起飞。在牵引车的引领下,飞机被缓缓推上跑道,站立在飞机下的葛明建竖起大拇指,并挥手致意,飞机开始返航上海浦东机场。葛明建整理好设备,回到休息室查看下一趟到港飞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