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申请破产保护 百年柯达定格此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请破产保护 百年柯达定格此刻

▲柯达拟申请破产保护,最后一张胶片或留给自己
 

N据新华社电 经济观察报 中国产经新闻报 综合

影像产品巨头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19日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度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这家有着131年历史的百年老店,为何难逃衰败厄运?

点观

“柯达不舍得蚕食自己的胶片市场,让短期利润下滑;但是有远见的领导应知如果自己不蚕食,只会被别人蚕食。”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

“柯达要申请破产保护令了,130年的胶卷帝国就这样结束了,令人唏嘘。因为数码成像技术,也因为曾经成功的不思进取。说来,第一架数码相机还是柯达发明的,至今仍拥有1000多项数码成像技术的专利,其价值大过其股票市值……”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

“或许,柯达的没落源于他们对自己的定义。你把自己定位为一家胶片公司,你面对数码浪潮就无能为力。”

巨额负债

破产文件显示,柯达负债68亿美元;预计2013年完成其美国业务重组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柯达说,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一家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之外的子公司则不受影响。破产文件显示,柯达登记资产51亿美元,负债68亿美元。破产保护申请不包括柯达国际业务。柯达表示,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并预计在2013年完成其美国业务重组。据外媒报道,柯达正在准备任命一位首席重组官,以寻求破产程序期间的融资途径。

股价暴跌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

股价跌破1美元,柯达重组力图渡过难关

此前,柯达曾做出多项措施提振业绩以自救。柯达1月10日匆忙推出的业务重组计划,正是自救措施之一。美国时间1月10日,柯达宣布对旗下业务进行重组,原有的三个业务部门将被削减至两个,分别为商用部门和消费部门。柯达希望,打印机、软件、包装等业务能在2013年时实现规模翻两番,达到公司总收入的25%,即接近20亿美元。“一旦柯达完成向数码公司的转型,我们未来的市场与现在相比将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需要重组,以赶上变革的步伐。”

1月3日,因其平均收盘价连续30日跌破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布警告称,若其股价在未来6个月依然无法突破1美元门槛,将被取消上市资格。1月10日,柯达的股价为58美分,而在巅峰时代1999年1月,柯达股价为每股78美元。

分析人士称,柯达申请破产保护后不久将被强制退市。

出售专利

竞争力不断下降,出售旗下众多专利以维持现金流

1881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其成功神话延续百余年。到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冲破100亿美元。

近年来,柯达公司在向数码设备转型阶段丧失了许多传统的胶片业务,竞争力不断下降,导致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公司不得不决定出售旗下众多专利以维持现金流。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在过去的132年中,柯达积累了1万余项专利技术。此前,苹果、谷歌等公司就曾因涉嫌使用柯达专利被告上法庭。2010年,三星就支付给柯达5.5亿美元专利赔偿。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柯达目前的市值。柯达持有专利的价值或许比其业务本身的价值高出5倍,随着手机厂商竞相争夺相关发明的专利,这家已有131年历史的照相机公司可能成为收购目标。

迷茫将来

已从美国花旗集团获得9.5亿美元融资;柯达海外子公司不受破产影响

现年65岁的柯达首席执行官佩雷斯2011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柯达本应在5年前就开始加速向数码转型。事实上,柯达1975年就发明首部数码照相机。不过,由于担心数码业务可能冲击当时利润丰厚的胶卷业务,柯达把这种产品束之高阁。

佩雷斯说:“如同美国东海岸地区的许多公司,柯达在研发和专利领域能力非凡,却不太擅长把产品变成商品,实际上在商品化方面颇为糟糕。”提及申请破产保护,佩雷斯19日在声明中说,这是“着眼柯达将来迈出的必要一步和做出的正确事情”。

柯达19日说,已从美国花旗集团获得9.5亿美元融资,预计能够在破产重组期间持续运营业务和支付员工工资。柯达在官方网站上向客户保证,所获融资足够向供应商等商业伙伴全额付款,确保商品和服务不会中断。据悉,柯达海外子公司不受破产影响。

美国《华尔街日报》19日报道,柯达准备任命一名首席重组官,协助企业在重组期间获得更多投资者注资。贷方有时要求企业设立首席重组官,否则不愿提供贷款。破产重组期间,佩雷斯将留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

究因?百年巨人行动迟缓

从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一度延续了上百年。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家百年老字号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营的胶卷业务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份额,但“影像数码化”的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选择?对于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柯达来说,尤为纠结。战略上一再迟疑,导致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恰当时机。等到其2003年下定决心转型,却为时已晚。

“尽管柯达率先发明数码相机,但柯达的成功此前一直是传统业务的成功,基于此,传统业务部门对决策影响力甚大,企业资源也会优先配置到传统业务部门,从而导致其转型迟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罗彪认为。

在昔日光环的萦绕下,柯达遇到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百年老店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2003年,时任柯达CEO的邓凯达曾宣布柯达全面向数码转型,柯达要削减72%的红利派发额度并向新兴的数码技术投资30亿美元,但该意见遭到了部分股东的强烈抵抗。

在柯达中国区,高层的频繁更迭导致了转型方向无法延续。自从柯达中国区原总裁叶莺离职后,这一职位走马灯一般接连由陈志轩、傅志君、李强担任,几乎一年一更换。

这一切导致的结果,是柯达的转型时间跨度之长、困难之艰巨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亏损、出售业务、裁员、并购扩张……这些反反复复的煎熬,耗尽了柯达的资金,也耗尽了华尔街对于柯达的耐心。柯达只是错过了一次机遇,却没想到:代价竟如此巨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