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宋晖 文/图
本报讯 2012年的第一天,一个富有特色的国画展在福州市西郊的“绿洲家园”内举办,办展的画家是福建省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国字号”的著名画家——翁振新、王和平和杨东平,三位画家作品各具特色,风格鲜明,所展作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收藏价值。这一天幽静别致的绿洲家园里的“翰墨轩美术馆”显得格外热闹,画展持续了十天,不断有爱好国画艺术的客人来参观画展。美术馆的主人杨东平说,“熙熙攘攘的热闹并不是画展的本意,懂画的人其实更愿意在这样安静地欣赏他喜欢的每一幅画。”
花园里的私人美术馆
这是“翰墨轩”里举办的第一个画展。这座50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个20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也是画家杨东平私人展厅。上面是他的别墅和工作室。而“美术馆”1.2米在地上,1.5米在地下,并有天井,这是为了保证“展馆”的通风、采光和恒温。
其实办这个美术馆在杨东平二十出头时就有这样的想法。“那时候就想与人合作打造一个艺术家之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2001年杨东平到美国办画展并讲学,回国之后刚好路过闽江边的绿洲家园,那时这里是一片沙洲地,视野开阔,依山傍水,每天潮起潮落,景色宜人。另一个好处是这里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来建造,自己摸索设计了一年时间,有客厅、画室、展厅、茶室,外面有花园、沙滩、江水和菜园,目前的规模只是翰墨轩美术馆的第一期,今后杨东平还想把展厅扩展到江边并建一个码头,“现在正请建筑设计师设计。到时候展厅的面积将达到700平方米,并与闽江的沙滩和闽江连成一体,水天一色,夕阳西下时渔舟唱晚的景致,美不胜收。上面是花园,下面是大展厅,鸟语花香之下另有一派生气盎然。”
在杨东平的设想中,想组建一个推广书画艺术的团队,不断推荐和发现艺术人才,在此提供办展的空间和交流平台,而理想的状态下,每个月做一次展览,一年12次,现在有五六个书画家报名想来此办展。春节之后,他的个人画展也将在这里举办,“我的目的很单纯,只是想推动一下福建有成就的画家,为推动福建的书画市场助一臂之力。”
虽然这个私人美术馆不在闹市,但杨东平理解中嘈杂并不一定就是好,而静的状态更还原了美术展览馆应有的状态,“看得懂的人其实更喜欢静静地看画展”。
画不完的千古武夷道不尽的青绿山水
春节之后杨东平的翰墨轩美术馆里的第二个画展是他的“青绿山水画”。杨东平是闽侯人,之前以冰雪山水画著称,连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都题诗赞他“玲珑玉树摇奇笔,古法新姿有代兴”。但杨东平的画风却突然一变,改而主攻青绿山水,画他的闽山闽水。
在当代屈指可数的工笔山水画家中,杨东平以青绿山水画而著称。他的青绿山水画得益于宋画的精工富丽,设色浓艳而不华贵,构图恢弘而不虚空,形成了东平工笔山水画清新古雅的格调。杨东平记得在中央美院学习时,邵大箴、奚静之教授“曾暗示我研究青绿山水画,因福建四季如春,满眼葱绿,不妨试笔于青绿山水”。
回到福建后他开始重新对创作定位,开始研究宋元绘画,因为宋元的绘画技艺在中国美术史上达到了巅峰。1996年到2000年杨东平开始研究青绿山水,当时的困惑是画哪的山水?“说来惭愧,虽是闽人,但直到1998年才第一次到武夷山。以前画北方的山,大气磅礴,但武夷山水给我的不仅仅是激动和震撼,也不完全是一个秀美能概括完,各种宗教、文化思想由此生发。”
2006年杨东平以武夷黄岗山为题材创作的《闽山情》摘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6年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一年之后以同样题材、不同构思和表现技法创作的《闽山闽水》又在同一赛事中获最高奖,同年又以《永远的武夷》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获得最高奖。三个大奖来得“凶猛”,紧接着2009年又一力作《春色醉武夷》推出,被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给画家最高的荣誉。“我情系武夷,每年春夏秋冬尽量去武夷山写生,怀的是一种膜拜之情,它将会成为我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文化的、风土人情的,那是我永远也画不完的武夷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