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娱乐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战争电影之父”102岁汤晓丹去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争电影之父”102岁汤晓丹去世
祖籍漳州华安,代表作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
前年本报记者走访汤晓丹的住所
▲汤沐黎在上海华东医院为父亲画的速写
汤晓丹在鼓浪屿上
 

N本报记者 吴开兴

本报讯 102岁高龄、被誉为新中国“战争电影之父”的著名导演汤晓丹21日在上海辞世。昨日,记者电话连线汤晓丹妻子蓝为洁,蓝为洁告诉记者,为尊重汤老生前遗愿,丧葬仪式一切从简。昨日,上海电影界在上海华东医院举行简单的悼念仪式,送别汤晓丹。近期上影集团将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在今年3月22日汤晓丹诞辰103周年举行隆重的追思活动。

生前成就 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第一人

汤晓丹1910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从影近80年,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之一。

汤晓丹先后执导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廖仲恺》等经典的电影作品。其中《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第一部军事战争题材影片,汤晓丹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战争电影之父”、“银幕将军”。

2004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汤晓丹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新设立的“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200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授予汤晓丹终身成就奖。

除此之外,他生前还曾荣获文化部优秀电影工作者称号、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等。

最后时光 心脏跳动全靠起搏器

汤晓丹的成功还要感谢他的妻子、“上影第一剪”的大剪辑师蓝为洁的背后支持。蓝为洁为汤晓丹执导的影片《不夜城》、《红日》、《南昌起义》、《廖仲恺》等担任剪辑,在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昨日,蓝为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愿意多谈汤老在上海华东医院的最后时光,毕竟两人一起走过60多年。

2010年,在汤晓丹100岁时,记者曾采访了蓝为洁。当时,蓝为洁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来,汤晓丹心脏跳动全靠起搏器在运作。汤晓丹曾病危3次,每次他都以坚强的毅力挺了过来。汤晓丹在上海华东医院期间,不能吃东西,用滴管补充营养。汤晓丹牙齿很好,胃口也好,但为配合医生治疗,他克制了食欲。如果克制不了,吃了些食物,那人估计早没了。

昨日,蓝为洁说:“他在走之前,身上插满了管子,这太残忍了。”即使身上病痛难忍,汤晓丹依旧表现乐观,说:“100岁是人生又一个轮回的开始。”所以,“2岁”的汤老比年轻人更勤奋,他爱上学英语,只要身体允许,他就翻英语词典,看英文报纸。

但“2岁”的汤老1月21日晚上没能再一次化险为夷,他平静地走了。

福建情缘 华安要建汤晓丹艺术馆

汤晓丹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之前,记者曾走访了汤晓丹的上海住所,不大的房间里摆满汤晓丹导演生涯里各种极具纪念意义的物品,最为珍贵的是汤晓丹留下的约60万字的导演日记。之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为筹办私人电影博物馆找到了汤晓丹的家,相中了许多“汤氏传家宝”,如《红日》电影手稿,但都被蓝为洁婉言拒绝了。

今年85岁的蓝为洁说:“现在房间里的东西还是那样放着,自己年纪大了,没法整理。两个儿子都很忙,也没时间。”据悉,汤晓丹两个儿子汤沐黎、汤沐海均为国际名家,汤沐黎是国际知名画家,汤沐海是国际著名指挥家。

前年,漳州华安县在筹建汤晓丹艺术馆,那汤晓丹这些珍贵遗物到时会不会都回归“故乡”?对此,蓝为洁说:“这几天,华安方面有人想来上海,追思汤晓丹,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汤晓丹生前就说了,不要惊动别人,丧葬仪式一切从简。如果华安县筹建汤晓丹艺术馆,这是好事,不过细节方面要交流。”

传奇一生 “电影是我的生命”

在电影道路上跋涉长达70多年之后,汤晓丹说出了无悔心声:“电影是我的生命,我爱我所选择的电影道路。”

拒绝为日本人拍戏

汤晓丹幼年侨居海外,从小喜爱绘画,并对电影产生了兴趣。

10岁时他随父母回国,后来在集美农村专科学校读书,广泛阅读文艺作品,为从事电影艺术事业打下了基础。

汤晓丹是最早一批国内拍有声商业片的导演。上世纪30年代执导的商业片《白金龙》,让邵氏公司在香港乃至东南亚地区一炮而红,其后的《糊涂外父》也十分卖座。

生活中,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汤晓丹从来都不含糊。1941年,香港沦入敌手,日本占领军曾经想利用他这个卖座的金牌导演拍摄一部美化他们侵略行径的影片《香港攻略》,在此关头,汤晓丹坚守民族大义,绝不委身事敌,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化装潜回广州。

新中国建立后,汤晓丹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能懂交响乐的总谱

在晚辈眼中,汤老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典范,他能看懂交响乐的总谱。除了学英语,他还坚持学画画,晚年住院期间把医院景致画了个遍。两个儿子能成为指挥家和画家就是受汤晓丹的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