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海峡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薄瑞光抵台台湾刮起美牛暴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薄瑞光抵台台湾刮起美牛暴风

二○○九年十月,台湾民众抗议美牛肉进口
 

N海潮

“美国在台协会理事”薄瑞光,在选后半个月内急匆匆赶到台湾,开门见山就向马英九挑明,台湾想重启TIFA(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谈判,横在眼前的“牛肉进口”这块石头必须先搬开。薄的意思很明白,“大选”前美国人愿意捺住性子等待,不外乎希望选后台湾社会冷静下来,扩大开放美牛进口的可能性会大增。如今,马英九赢得连任,当初要妥善化解美牛争议的承诺,也该兑现了。

马英九发言人范姜泰基昨天表示,对于美国牛肉是否该开放进口,马英九强调没有预设立场,希望兼顾民众健康与台美关系的两大原则妥善处理。

美前官员坦承美国内部压力大

开放美国牛肉进口争议再度浮上台面,曾任“美国在台协会”首长的卜睿哲与包道格都认为,“问题应回归食品安全范围,由专家来决定,并建议台湾这次充分和民众沟通,避免过度政治解读。”

包道格指出,“要以整体利益与长远眼光处理美国牛肉进口争议,美牛已经没有问题,应受自由贸易与国际法律的保障,以台湾整体利益来看,不应该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绊脚石。”

为何美牛议题卷土重来?包道格解释美方的难处,“美国许多农业州的国会代表,面对农业与畜牧业者的压力,他们不会就此罢手。美国国会内部诸多法案,缺乏农业州代表支持不可能通过,法案不通过,许多事都无法运作。”

包道格强调,“问题还是得回到原点,由台湾官方与卫生专家进行内部沟通。现在看来,还是有太多的两党竞争与保护主义的因素存在。”

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表示,“问题首先是美国不应该向贸易伙伴出售不安全的食品;至于食品是否安全,该由卫生专家来决定,这是解决美牛进口争议的基础。”

美牛风暴在2009年重创政府威信及台美关系,导致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谈判延宕超过两年,相对于区域其他国家或地区,贸易自由化进度缓慢。

台“经济部长”:美牛不能逃避

台“经济部长”施颜祥1日表示,重启“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须先处理“美牛”,但这不仅是“经济部”的事,更牵涉“农委会”、“卫生署”等部会,甚至修法,并应与民众积极沟通。

施颜祥强调,这个问题(美牛)不能逃避,特别是台湾想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因此“愈早处理愈好”,并透露,去年底“卫生署”与“农委会”多次召开专家会议,针对美牛问题研拟对策。

施颜祥证实,在涉外部门安排下,“经济部”次长梁国新、“农委会”等单位都已与美方“非正式会晤”,台美加速处理美牛进口问题。美方态度十分明显,美牛问题不解决,TIFA就很难处理。

刚接任“农委会主委”的陈保基则表示,外面有很多方法可供借鉴,例如日本针对美牛议题的压力,就采取内、外双轨制度。他坦承,美国牛进口已不是单纯的食品进口问题,一定会尽力保护民众饮食安全,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蓝:会通盘考虑绿:不能为所欲为

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林鸿池昨天表示,新“内阁”一定会针对美牛问题做通盘考虑,但绝对不会牺牲民众的饮食安全,并且也会请行政部门在决策前加强沟通,避免误会。

亲民党“立院党团总召”李桐豪说,当局如果要对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牛解禁,必须要对人民说清楚,过去和现在的决策差异在哪里?不能用美国牛来交换经贸利益。台联党“立院党团干事长”林世嘉则说,美国选后这么快就来要后谢,作为执政者没有把人民的健康放心上,这种心态太可议。

民进党表示没有预设立场,但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还是要提醒马英九,不能因为第二任就为所欲为。

美牛争议多要过三大关

美牛如果想要解禁,“农委会”和“卫生署”就必须取得共识,再经过“立法院”、业者和消费者三个关卡,才能通过。台官员进一步说明,台湾已经做过美牛瘦肉精的风险评估,但仍需要让行政部门做好沟通,才能制定出完善的因应政策。不过,消费者的信心建立是最重要的一环。

“农委会”表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在今年7月订出法定瘦肉精残留容许量,随后台湾会依据世界贸易组织会员规范,修改“动物药品管理法”和动物用药规定。

国民党“立委”罗淑蕾对于“卫生署”新提出的双轨制存有疑虑,她说,当局在稽核控管方面,是否能像日本一样滴水不漏,民众的健康安全还是有风险,除非“行政院”提出对策,否则她还是会反对。

麻辣烫

扎严篱笆

2009年,台湾一度有条件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引爆争议,民间发起反美牛联署,台北市长郝龙斌甚至带头“拒吃美牛”。

对台湾民众来说,开放美国牛肉进口,不是什么“外交”问题,而是攸关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不管是美国的牛肉,或是有疑虑的牛骨牛内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充分沟通,公开说明,严格把关。

2009年的美牛风波,爆发点在于“卫生署”突然公布开放美国带骨牛等品种进口,民众搞不清这些品种当初禁止和再度开放的理由,引发民众的恐惧和朝野的冲突,一宗贸易谈判顿时演变成岛内政治事件。这是朝野沟通不足与对公众知情权忽视的恶果。

美方承认,出口美牛,是迫于国内养殖业的压力,美国不会放弃扩大“美牛出口”台湾,“大选”前美方将台湾列入“免签候选区”,外界解读为“美签换美牛”,所以在强大的压力下,马当局必须有所退让,而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专业部门按照台湾制定的标准严格把关。

台湾餐饮市场有不少餐厅表示用合格美牛生意很不错,网络调查显示,民众对“配套措施做好后进口”多持肯定的态度。所以,关键是篱笆扎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