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烦心事 过年洗碗满地冒馊水!
稀罕事 药店挂恐怖片道具?
惊喜事 初一打出“蛋中蛋”!
“泥腿子”诗人开春折枝吟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腿子”诗人开春折枝吟唱

用福州话大声朗诵折枝诗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包华

本报讯 “春临大地千山绿,龙吐甘霖万亩丰”、“龙腾岁首千家福,春到枝头万物荣”……1日上午,闽侯上街旗山诗社内,传来阵阵吟诗声,此起彼伏。推门进屋,里面坐满了人,大家手捧着自己作的诗句,轮流吟唱。他们作的既不是绝句,也不是律诗,而是福州特有的折枝诗。而作诗的人不少是农民,大家都自嘲为“泥腿子”诗人。

这天是旗山诗社成立30周年的日子,也是每年的第一次例会,此次诗会的主题是“春和龙”。早在年前,诗社的林社长就给诗社的成员布置了作业,以春和龙为题,每人写三首折枝诗,在诗会上吟唱。“可别小看了折枝诗,作起来很难。它最讲究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动宾对动宾,动补对动补,差一个都不行。”旗山诗社的副社长赵茂官说,“诗都完成后,各位诗人将自己所作的折枝诗用福州调吟唱出来,大家轮流唱。因此,折枝诗又称连环唱。”

林社长还告诉主持人,旗山诗社以前又称榕西诗社,从清朝时就有了,“文革”期间中断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诗社又恢复了,至今已有30年。目前诗社有诗人30名,多为五六十岁。

福州民俗专家齐先生介绍,折枝诗是福州特有的旧时文人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由两句七言诗组成,一般规定两字作为眼字,这两个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据《福州地方志》载:“折枝诗创始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城台书院,多是举、贡、生员,每有文会之期,‘以文会友’,交相评选。”在清代做过官的福州人如林则徐、沈葆桢等人都热衷此道,且又是拔萃的人物。

据了解,折枝诗已被评为省非物质遗产。

感谢福州齐先生拨打968111提供新闻线索,奖60元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