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辽宁省教育厅3日晚间通报的一起违规补课事件引人关注:民办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2月1日包10辆大巴车载400余名学生,驱车100多公里前往鞍山市郊进行封闭补课,经媒体曝光后被教育部门查实。
在各地“禁补令”频出的高压之下,雨田中学为何会兴师动众、铤而走险组织跨市补课?记者进行了采访。
400余学生携棉被补课
家长说,以前学校也经常这样,都是临时通知、补课地点不先告知
2月1日清晨6点多,沈阳市铁西区的雨田中学校内异常繁忙。该校400余名初三学生携带书包、棉被等行李到校,坐上10辆大巴。车队行驶近3个小时来到100多公里外的鞍山市汤岗子镇,在一座部队大院内停下。
这一过程被提前获悉的当地媒体记者一路追踪。记者进入部队院内,发现学生宿舍只有床板,楼内没有热水,有的房间挤住17人之多。当天下午2点后,老师便组织孩子们前往培训楼、多功能厅上课或自习。
据雨田中学一位初三学生家长介绍,1月31日是初三学生返校日,老师要求孩子们第二天一早携带行李、书本到校,前往外地几天。这位家长说,谁都知道这一要求就意味着补课,以前学校也经常这样,都是临时通知、补课地点不先告知。随着监管加强,补课变得更为隐蔽。
这一行为遭到不少学生家长的反对。雨田中学另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抱怨,现在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学校为了违规补课、逃避监管,竟然去食宿条件这么差的地方,孩子冻感冒了怎么办?而且不准学生携带手机,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怎么跟家里联系?交通安全如何保障?
曾以“冬令营”作掩护
为应付记者采访,要求400余名学生配合老师演戏来逃避监管
辽宁省教育厅通报调查结果前,记者2日曾赴补课现场采访。雨田中学为应付记者采访和主管部门调查,一度以举办“冬令营”作掩护,要求400余名学生配合老师演戏来逃避监管。
2月2日中午,记者来到鞍山这座部队大院,被门卫拦在门外。一名警卫说,里面没有学生,更没有补课。可就在记者等候期间,一辆白色轿车载着一名女生来到门前,十多分钟后女生和她拖着的行李箱被老师接走。记者上前询问“怎么现在才来”,家长回答,学校要求补课,可他们在老家过年,迟到了一天。
记者通过多方协调,2日下午进入部队大院。不料学校为应付采访和上级检查,竟组织学生开展起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接受采访的雨田中学教导主任徐振江告诉记者,这座部队大院是国防教育基地,学校怕初三学生寒假玩散了心,策划来这里举办冬令营,让孩子接受军训和国防教育,业余时间做点作业。他说,学生都是自愿参加,三天食宿费和交通费总共才150元,并非如记者所了解的9天。
记者采访时,雨田中学400余名学生有的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队列走步,有的在观看新兵训练,还有的在进行“象棋比赛”。可是面对记者镜头,学生们纷纷躲闪,在一间教室的角落,堆满了孩子们鼓鼓囊囊的书包。
另外记者还发现一份打印好的“鞍山补课课表”,里面密密麻麻地排好了从2月1日到9日每节课的科目。
如何落实“禁补令”?
专家称,遏制违规补课,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全社会走出认识误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辽宁各地教育部门都三令五申严禁假期对中小学生补课,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补课风”依然盛行。雨田中学一位王姓学生家长说,他并不反对孩子补课,毕竟大家都在补,自家孩子不补落后了怎么办?这一说法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态。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专家蒋春阳说,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模式没有变,分数仍是衡量学校、老师、学生优劣的最主要标准,因此学生、学校双方都有补课需求。正因为对升学率的追求,才迫使一些学校铤而走险。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刘岩说,遏制违规补课除严厉查处外,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全社会走出认识误区。学习效果跟学习时间不一定成正比,假期让孩子放松好,新学期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劲头。频繁补课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很多补课都是赶进度,结果造成孩子对新知识重复学习,兴趣降低,效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