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财经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银行短信通知费没“通知”就收
福州喝茶也流行“混搭”
进口海鲜节后最高降价60%
10批次统一方便面标签不合格被退回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0批次统一方便面标签不合格被退回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购买进口产品应细看中文标志
 

N本报记者 王钊 实习生 杨建烟

本报讯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34批次进境不合格产品。从公布名单看,部分不合格批次产品是由我省外贸公司引入。其中,厦门皓益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统一企业公司制造的10批次方便面标签不合格,全部被退回。而记者走访发现,福州部分进口产品也存在标签标志不规范现象。

我省部分外贸公司上黑榜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34批次产品中包含肉制品、鱼虾、牛奶、巧克力、奶制品、茶制品、饼干、果汁、咖啡、方便面、化妆品等。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签标志不合格、菌落总数超标、部分食品中检测出致癌物,进口食品中乐一百黄金奶酪圈检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

从公布名单看,部分不合格批次产品是由我省外贸公司引入。厦门皓益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统一企业公司制造的10批次产品标签不合格,全部被退回。福建省华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次纯牛奶,因为超过保质期,直接销毁处理。福州东水食品有限公司、福州亿鸿运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等公司进口的部分产品也在公布名单中。

国家质检总局强调,所列批次食品、化妆品的问题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这些不合格批次的食品、化妆品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福州部分进口产品标签标志不规范

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商场、超市大部分进口婴儿食品、保健食品、酒类、巧克力、糕饼、干果等基本上都贴了中文标签,这些标签内容包含商品名称、生产日期、配料、厂址等信息。但部分产品中文标签并不规范。

在宝龙一家进口食品店,记者发现,一款来自泰国的休闲小食品并没有中文标签,而在道山路口的一家化妆品专卖品牌店,一日本进口的女性化妆品牌的瓶身印有原产国的产品详细说明,但是该产品中文介绍并不全面,也没有“CIQ”激光防伪标志(检验检疫防伪标签)。而在该店,记者发现有些化妆品标记却很规范,该店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产品的进货渠道不同所造成的。具体进货渠道,店员并不愿透露。

昨天,福州市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士表示,市民购买进口食品以及化妆品时应该注意查看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进口食品标签上面要包括成分、含量、原产国、制造商、中国经销商的名称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而目前化妆品除了中文标签外,还需要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