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的哥违规,也应“严惩”挂靠公司
收到“异地罚单”小心暗藏骗局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榕城市民为“的士拒载”开药方:
的哥违规,也应“严惩”挂靠公司
本报针对“福州的士拒载愈演愈烈”推出的系列调查,社会反响强烈;市民纷纷致电968111热线,或建言献策,或追问质疑,或大吐苦水
2月2日A3版调查指出,“高额份子钱”是的哥违规的深层原因
2月3日A5版调查指出,告别层层转包才能为的哥减负,才能让管理落到实处
2月7日A4版调查指出,的哥违规成本低,“退出难”,因此肆无忌惮
 

N本报记者 薛辉 实习生 连虹

关注理由:《高额“份子钱”,倒逼的哥违规》、《福州的士能否告别“层层转包”》、《违规的哥为何“退出难”》……近日,本报针对“福州的士拒载愈演愈烈”推出系列调查,社会反响强烈,市民纷纷致电968111热线。

市民的声音里,有对有关部门管理不力的失望,有对“高额份子钱为何不降”的质疑,也有要求“运管严打时应一视同仁,既要处罚的哥,也要处罚的士公司”的建议……

的士是一座城市的窗口行业,更是民生行业。在与“的士拒载”的对峙中,屡战屡败的“严打行动”,让市民在漫长等待中渐渐失去耐心。市民为“的士拒载”开出的药方,不少话很逆耳,但这些声音,有关部门应该听进去,更应落到实处。

支招

“处罚只针对的哥还不够!”

“的哥拒载一脚油门带倒两人,其中还有一位已有两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最后只是停岗三天,接受批评教育,这处罚太轻了,让人心寒!”昨日,市民王先生看了本报A2版的“拒载曝光台”后,气愤不已。他建议市政府应该牵头,指定更为严厉有效的管理方式。

王先生建议,今后的哥拒载,不仅要处罚的哥,也要处罚他挂靠的公司,“只有这么做,才能让的士公司加强管理,不再录用害群之马,才能让那些违规的哥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王先生说,涉及违规的车辆应暂扣一段时间作为处罚,让车主、挂靠公司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让他们正视“拒载”的危害性,加强对的哥的监督,“对于第一次拒载的车辆,可扣车5天;第二次拒载,扣车10天;第三次拒载被发现,直接吊销这辆车的营运牌照!”

政府能否出资回购牌照

除了要对的士公司加强处罚,还有不少市民指出,目前绿的违规较多,这些违规车辆里,不少车的营运牌照是车主个人所有,然后挂靠在的士公司旗下。建议政府出资,逐步回购这批牌照,让福州的士行业真正走向“公车公营”,更加强调公益性。

读者林女士说,据她所知,在福州有两千多辆的士的营运牌照是属于个人的,虽然这些车“挂靠”在一些的士公司内,但是的士公司对这些车辆的监管多是“形同虚设”。如何对这些数量庞大的车辆进行监管?林女士认为,回购这批牌照,是必要的。

读者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曾在的士行业从业多年,对于这些车辆,他也认为,只能将这些个人所有的牌照收回,交由公司管理,方能解决这些问题。

质疑

市政府为何不牵头定严规?

不少市民近日拨打本报968111热线时,提出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的士拒载”等问题,“对于‘高额份子钱’,要拿出改革办法,对于‘违规的哥退出难’,要制定能够从严执行的新规,对于的士公司‘形同虚设’的管理,要大刀阔斧地加以纠正”。

读者陈先生表示,拒载屡禁不止,暴露出运管部门管理的苍白无力。“很明显,单靠运管单个部门的力量,管不好的士,市政府能否牵头,联合交通、公安等部门,制订更为有效的管理办法,才能解决市民出行的实际问题”。

的士行业何时能“创建文明”

市民施先生说,去年,福州创建文明城市成功了,既然内河、违建等城市顽疾能得到改善,为何的士拒载就解决不了?的士行业何时能把“创建文明”落到实处?

其他读者也表示,的士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行业,承担着市民出行的重要任务,可拒载、绕道、宰客等现象,实在让市民心里“添堵”。

曝光台

部分的哥“人不对卡”

近日,不少市民拨打本报968111热线反映,自己在打车时发现,不少的哥与车内监督卡上并非同一人。“人不对卡”的现象,让他们遇到的哥违规时,不知该如何投诉。“监督卡上的名字,并非的哥本人,这么投诉,岂不是造成冤假错案?”

市民林女士说,自己前天从宝龙城市广场打车去省体育中心,路上的哥强行拼了两个客人,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林女士便记下了车牌号、监督卡的名字,不过下车付钱时,林女士才注意到,监督卡的照片并非的哥本人。

“服务监督卡,不是为了让市民监督的哥吗,可为什么不是的哥本人呢?”林女士说,自己在打车时曾多次遭遇这种现象,但因为的哥没有违规,自己没有在意,可是遇到违规,这么“人不对卡”,市民投诉就遇到了难题。

读者游先生反映,目前,福州市虽然已经“叫停”外地驾驶员申请的哥,可在打车时还是会遇到不少不认识路的外地的哥,而这些的哥不少也是跟服务监督卡上照片并非同一人。

记者从运管部门了解到,服务监督卡是为了让市民更好地监督的士的营运情况,当班的哥应该自觉将自己的服务监督卡放置在车内显眼地方,以便监督。倘若发现的哥“人不对卡”,运管部门将对该的哥进行100元的处罚。

不过,一些的哥透露,因为目前福州市的哥流动性较大,有的车主为了省事,直接聘任了一些没有从业证的的哥,并没有帮新任的哥置换服务卡。记者了解到,对于这类情况,运管人员将会对其处以500元的罚款。

本报邀您随手拍拒载

您曾经遭遇过拒载吗?对拒载是一笑了之还是较真地投诉到底?

不管您是什么态度,为了这个城市更加文明,为了让我们今后打车的大环境更好,现在,就拿起您的手机或相机,上传您看到的拒载的一幕吧。

参与方式:

新浪微博用户编辑#随手拍的士拒载#+拒载时间、地点,上传图片,然后@海峡都市报。本报将继续与您一起关注福州的士的营运晴雨表。

 
下一篇4  
 
   
   
   
关闭